联合国预警危机或重演 玉米创新高抢购潮若隐若现
发布时间:2012-08-11
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月度报告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该组织编制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环比劲升12点,升幅超过6%,创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最新指数达到213点,重回今年4月时的水平。这项指数跟踪谷物、油籽、乳制品、肉类和糖等55种主要食品的出口价格。7月份的粮价指数仍低于2011年2月时创下的历史高点238点,但已接近2007年至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水平。
天气前景看上去并不乐观。粮农组织认为,高温天气正在推动小麦价格上涨,而巴西的大雨则破坏了当地的蔗糖收成。眼下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南半球主要粮食出口国面临更大的增产紧迫性,这些地区未来几个月将进行下一轮播种。但粮农组织认为,印度和澳洲等产粮大国可能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更令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担心的是,四年前曾推高粮价暴涨的其他一些现象可能再次出现,从而进一步加重粮食市场的压力,比如政府限制粮食出口、囤积粮食以及抢购风潮等。
与几年前的需求驱动型上涨有所不同,眼下的农产品涨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天气,特别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周五欧洲交易时段,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继续走高。前一天的美国市场,玉米期货收高1%,再度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大豆、小麦也大幅上涨。自5月31日以来,玉米价格已累计上涨47%,大豆价格上涨26%。美国农产品价格连续大涨,天气因素扮演了最重要的推手。最新的政府报告显示,美国的旱情还在加重,根据美国国家抗旱中心发布的干旱地图,上周美国中西部重要玉米和大豆产区的干旱加剧,相关作物的优良率也继续下降。
10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月度农产品报告,外界普遍预计,最新报告中将继续下调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预期,预计农业部将把玉米产量预估进一步下调15%,上月已下调了12%。这份报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期货价格的走势。随着农产品价格一路高涨,一些让人不安的苗头开始隐现,比如谷物抢购。过去一周,美国的玉米出口跳升至10个月来的第二高位,其中包括一笔来自墨西哥民间的创纪录的玉米进口订单。
全球粮食危机的警钟再度敲响。伴随着芝加哥玉米期货本周四在美国的热浪中再度创出新高,一项全球基准的粮食价格指数已升至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警告说,受恶劣天气、资金炒作等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走高,全球可能重陷四年前的粮食危机。值得警惕的是,谷物市场已经隐现抢购和囤积等危险苗头。有限的好消息在于,占新兴经济体食品通胀比重最大的稻米价格仍保持相对稳定,而油价也低于2008年时的高水平。此外,巴西等产粮国预计今年的粮食产粮有望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