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近月国内外小麦市场成本倒挂

发布时间:2011-05-28

    近月我国进口小麦市场趋于降温,实际到港数量低于外电、机构的预期水平,结合政府每周通过竞拍会投放“超标麦”、“托市麦”,预计后期陈麦市场将延续理性箱体运行的主基调,但不排除市场价格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国内部分地区零星收割的新麦存在质量较差现象,加之6月份新麦集中上市之前天气影响不确定,今年全年小麦进口前景仍可能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水平,值得继续关注。

    今年一季度期间,由于中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美元汇率屡创近两年来的新低,包括周边市场玉米、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的突破反弹,共同提振谷物市场“天气升水”的炒作热情。同时,随着近月国内市场小麦、玉米等粮价重拾升势,通胀预期管控与粮食市场稳定成为中央政府的监管重点。最大的国有粮贸企业开始分批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全部为饲用等级,集中采购时间段在今年的1-3月期间,CNF采购成本最低在2000元/吨,偏高在2600-2800元/吨,交货船期在4月份之后。

    2010年12月份中国商务部确立了2011年的粮食工作重心之一,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扩大原粮进口,作为国内供应渠道的重要补充”,这被业内解读为2011年或将成为我国小麦、玉米等谷物进口的历史性拐点。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政府官员对外表示,中国国内谷物库存总量达两亿吨,其中,小麦品种的社会和国储库存总量达到一亿吨。

    国家选择在前期华北旱情发生趋重,以及新粮上市高峰之前公布谷物库存水平,旨在抑制国内市场过分看涨粮价的预期心理。中央政府手中可调控的小麦储备库存较多,现阶段制粉加工行业面临利润低下、市场竞争加剧大型企业获得托市“底价麦”作为限价面粉的定向补贴,包括新粮上市前陈麦购销季节性转淡的压力。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