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国内大豆价格行情分析
4月份,虽然 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有所回暖,但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在供应压力和成本下降的作用下窄幅弱势震荡,重心略有下移国;主产区国产大豆收购价在政策支持下集中在收 购价附近运行,不过,随着大豆临储政策执行期的结束,春播的到来,主产区农民卖豆积极性增加,主产区大豆收购价格整体稳中有降。
一、基金推动CBOT大豆期价脱离基本面向上
本月,CBOT大豆主力合约一改近三个月的箱体运行态势,突破1000美分/蒲式耳关口,创近三个月来的高点。表面原因,一是美国大豆正处于播种期,市场 担心天气对实播面积的影响;二是南美农民惜售大豆,销售进度一直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南美大豆丰产压力延后。而实质原因,是CBOT市场投机基金的推动,才 使得本月CBOT大豆期价在基本面偏空的情况下出现持续上涨。截至4月20日,投机基金持有的净多单占市场总持仓量比例10.4%。预计5月上中 旬,CBOT仍在阶段性高位震荡动行的可能性较大。一是巴西和阿根廷通胀率趋升,有可能会使农民惜售大豆心态更加强烈;二是投机基金在获利平仓前的炒作。 不过预计基金短期增加多单后还有反复,CBOT大豆市场中期有较大幅度回调的可能性。一是虽然南美大豆上市延后,美国大豆实播种面积可能会改变,但都不能 改变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充足的局面;二是虽然近几个月美元走势对CBOT大豆期价的影响减弱,但美元走势强劲仍给大豆向上增加了压力。
本月,大商所大豆主力合约出现较大幅的持续上涨。一是CBOT盘的带动;二是国内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的利好;三是国家大幅提高今年菜籽临储价,市场对 今年大豆临储价提高的预期增强。不过目前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不支持大商所大豆期价的继续上涨,5月行情反复的可能性较大。
二、政策结束国产大豆进入阶段性需求真空期
本月,东北地区国产大豆价格稳中有降,市场交易有所活跃。一是由于东北地区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将于4月30日结束,加之春播临近农民现金需求增加,农民卖豆 积极性增强;二是国产大豆压榨利润有所好转,加上160元/吨的补贴,部分油厂压榨利润处于正赢利,开工率和对国产大豆需求均有所提高。在大豆临储政策结 束之后,如无利好政策出台,国产大豆将面临政策屏障消失后的阶段性需求真空期,预计5月份主产区国产大豆价格将会回落。一是当前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价格严 重倒挂,国产大豆毫无竞争优势,在没有160元/吨补贴的情况下,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为负,东北地区油厂对国产大豆需求将下降;二是在中储公司停止兜底托市 收购的情况下,贸易商市场观望及忧虑情绪浓厚,估计食用大豆的需求还能保持一定量之外,油用大豆的需求会下降。
三、供给充足需求难增豆粕价格中期弱势不改
本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窄幅震荡,重心上移。一是受期盘带动,本月大商所豆粕1009合约期价稳步上扬,月底较月初上涨4.4%;二是国家启动冻猪肉临时 存储政策,国内猪肉价格止跌,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利好;三是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给豆粕价格一定利好;四是我国豆粕出口量继续同比增加,3月份我国豆粕出口 量达到11.84万吨,比2月份增加4.49万吨,增幅61%。今年1-3月份累计出口豆粕27.8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7.91万吨,增幅 181%。不过,由于市场预期未来几个月国内豆粕供应充足,需求方采购态度依旧谨慎,4月国内豆粕交易量并未放大。中期来看,如果没有突发因素影响,国内 豆粕价格总体看降。一是4-6月大豆进口数量创历史新高,各地大豆供给充足,且到港成本环比下降;二是当前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较为丰厚,油厂开工率会逐 渐恢复,即使豆粕出口数量继续上升,也不会改变国内豆粕供应充足,库存将上升的局面;三是虽然在政策支持下,5月份畜禽养殖继续恢复,但速度比较缓慢,预 计生猪存栏将会低于去年同期,豆粕需求难以快速回升。
四、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分销价回落压榨利润上升
本月,虽然美盘大豆期价持续上涨,但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并未上涨,主要原因是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下降,进口数量大增,需求略显不足,港口库存压力上升。按 当前豆油、 豆粕价格计算,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较上月上升,油厂开工率将继续提高,有助于大豆需求。但中期来看,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依旧呈稳中趋降态势。一是未来几个月 进口大豆到港数量继续同比上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跟踪监测显示,4-6月份进口大豆到货总量可能达到140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二是进口大豆到港 成本环比下降,部分6月到货的进口大豆预售价仅3350-3380元/吨,进口商为了减少库存,降价销售意愿强烈。
五、大豆进口数量环比大幅增加成本继续环比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01万吨,环比增加106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本年度前6个月(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国大豆进口 量合计为2123万吨,同比增加233万吨,增幅12.3%。3月份我国到港的进口大豆平均CNF价格为448美元/吨,比2月份下降12美元/吨。根据 船期预报,4月份进口大豆到港口量为430万吨,高于此前预期。主要是由于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价格较低,加上我国对加强对阿根廷进口豆油的管理,对进口大 豆替代需求增加。由于畜禽饲料需求继续处于恢复阶段,豆粕需求增长会受到制约,将对大豆需求形成间接影响,预计港口大豆库存会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大豆临时存储政策结束,如无利好政策出现,5月份主产区国产大豆在比价劣势下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需求真空期,国产大豆收购价将下跌,跌幅在 50-10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在供应压力和成本下降的作用下将继续稳中有跌,跌幅在0-50元/吨。长期来看,中国需求和经济复苏引发的通胀, 有可能引发阶段性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