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产业化工作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列为重要工作之一,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通力合作,认真谋划粮食产业化发展大局,切实建立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目前粮食产业化工作已初见成效。
一是一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具有完整生产工艺设备的粮油加工企业1580家,其中大米企业1247家(日处理稻谷30吨以上),面粉企业165家(日处理小麦50吨以上)、油脂企业168家(日处理油料30吨以上)。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的大米产量323万吨,面粉产量95万吨,油脂产量54万吨。全省涌现了一批综合实力、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全行业被评为国家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占我省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的43%;省级粮油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60个,占省级龙头企业总数的33%。
二是粮油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进步明显。目前,我省大米形成了普通米、精制米、免淘米等各种系列的小包装,开发了营养强化米、米饼等产品;小麦加工形成了普通粉、自发粉、专用粉、各种特色面条、方便面等产品系列;油脂形成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及各类调味油。通过连续7年举办粮油精品展销会,开展“放心粮油”等活动,企业的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粮油品牌,已大量进入超市和省内外市场。从2003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粮油精深加工和产业化项目贴息。通过近三年的项目扶持,全省粮油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名牌产品的创建。全省被评为湖北名牌的粮油产品32个,有8个授予国家免检产品,有222个授予全国、全省“放心粮油”产品称号。
三是粮油精深加工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各地加大粮油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工艺水平和设备档次,增加了大米色选、小麦配粉、油脂精炼及真空包装等设备,加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地还开发了稻壳发电、稻壳筒、米糠油、利用碎米生产葡萄糖、蛋白粉,利用饼粕生产饲用蛋白、提取植酸等高附加值和综合利用产品,利用玉米、麦麸生产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正在开发利用菜籽转化生物柴油项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是粮油优质品种面积逐年扩大。近几年,我省通过龙头建基地,中国香稻、鄂中5号、鉴真2号、天绿源9号、湘晚籼13号等高档优质水稻面积不断扩大。鄂麦17号、18号、郑麦14号等一批优质小麦品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油菜占全国优质油菜面积的23%,已形成江汉平原、鄂东、鄂中北三大油菜集中产区。粮油优质品种的发展,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优质原料。
五是粮食产业链不断延伸。近几年一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优质粮食品种建基地,为农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粮食订单,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2005年全省粮食订单面积比上年增长27%,订单收购粮食已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的57%。经过近几年改革改制,国有粮食企业转换了体制、机制,为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正在进行资产重组、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整合,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正在进行产业链条连接,已涌现出一批“公司+基地+农户”、“加工购销”、“库厂合一”等多种形式联合联营的粮油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