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云南省粮食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06-02-28

2005年,云南省粮食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粮食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全心全意、一个尽心竭力”,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巩固“三战”成果,在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解决长期困扰粮食部门的“三老”问题、推进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支持粮食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依法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管理、促进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省级粮食系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去年2月以来,省局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省委第28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局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抓实抓细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动员省级粮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一是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加强。三是广大党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强。四是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五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六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七是明确了长远整改目标,切实解决了一些亟待解决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先进性教育成为了群众满意工程。八是“两不误、两促进”,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粮食业务工作的开展。省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省委第28督导组的肯定。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和得到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一)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年初,省局建立了局领导挂钩联系直属单位和州(市)、县(市、区)粮食局的制度。一年来,局领导率处室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局直企事业单位联系点、困难企业和全省16个州(市)50多个县(市、区)粮食部门调研,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向省级有关部门提出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财务挂帐处理意见、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具体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以及省级储备粮实行动态储备试点等3项具体政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上报省政府决策。
     (二)基本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老人”、“老账”等历史问题,使国有粮食企业轻装上阵,并逐步焕发出发展的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全省粮食企业职工12886人(其中购销企业10063人,保留国有职工身份4027人),比2002年改革前的32242人减少了19356人。按照省政府部署,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各地完成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1日以来的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贷款余额数批准了我省挂账剥离数15.29亿元。到去年底,我省已基本完成挂账剥离工作。同时,积极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5年,全省粮食系统划开老帐后当年实现利润1亿元。
     (三)推进我省建立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具体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去年初,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云政发[2004]162号)要求,省局起草了《云南省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11月,报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下发文件执行,目前对2004年度和2005年度的考核工作正在实施之中。
     (四)完成企业改革扫尾工作,在支持粮食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上取得新进展。目前,我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已基本完成。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完成改革改制316户,现有国有粮食企业241户,其中粮食购销企业196户,比2002年改革前的818户,减少622户。同时,组织各地推荐全省扶优扶强粮食企业名单,11月下旬,已将各州(市)推荐上报的企业56户(含省局直属企业2户),经认真审核后正式向省农发行推荐。全省涌现了一批象个旧市大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和开展定单农业的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
     (五)加大普法宣传,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我省依法管粮工作有了新发展。在全省组织开展“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宣传月”活动,加大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云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法规文件的宣传力度,全年编发粮食统计信息简报41期。重点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收购资格审核、质量监管等一系列配套规章的贯彻实施。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粮食流通统计和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培训,全省有882人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资格。指导各地开展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切实加强对政策性粮食及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及数量统计的监督检查。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切实维护好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三、做好粮食购销工作,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一)认真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针对全省严重旱象,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情况,加强全省38个粮油集市价格监测点工作,及时掌握市场粮价和需求变动情况,研究粮食市场价格走势,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制定我省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预案,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检查和指导收购工作。各地国有粮食企业积极面向市场,转变观念,主动服务,通过“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多种服务方式,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收购工作总体进展顺利。2005年,全省共收购粮食15.5亿公斤,稻谷收购价格也基本保持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
     (二)加强和完善省级储备粮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结合云南实际,向省政府提出建立省级动态储备粮试点建议,省政府同意实行5000万公斤省级动态储备粮试点。目前,省局已分别与两省粮食部门草签了合作协议,并已上报省政府审批。省级储备粮在2004年底完成省下达第一批转储任务1.1亿公斤的基础上,到去年8月末,又完成2000万公斤,使省级储备粮总量达到××亿公斤。同时,积极做好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军粮供应管理和保障工作。在全省积极推进军供粮源州(市)统筹工作。开展军粮财务大检查,规范财务管理。与省财政厅、省军区后勤部联合表彰了在全省军粮战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组织进行全省军粮决算工作。争取到国家军供网点维修改造资金70万元。坚持春节、“八一”走访慰问部队活动。组织并圆满完成了“510”工程军粮供应保障工作,受到部队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四)积极与省外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去年8月,在昆明协助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杂粮分会举办了“全国第二届杂粮豆类粮油食品及设备展示交易会”。10月,与黑龙江等7省市粮食局在哈尔滨共同举办了“2005年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促进我省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经营企业对接洽谈,建立和落实粮食购销协作关系。
     (五)认真开展粮食清仓查库,确保粮食库存帐实相符。按照国家粮食局的部署,从8月中旬以来,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农发行分别对昆明等4个州(市)的8个县12个企业和1个省直企业的粮食库存数量及质量,特别是省级储备粮进行了抽查,摸清了全省粮食库存基本情况。从总体上看,全省各地粮食库存帐实基本相符。同时,组织开展全省稻谷品质测报工作。抽查了531个非国有粮食企业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和措施。
     四、编制“十一五”粮食行业发展规划,抓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仓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一)完成了编制《云南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成立规划编写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 9月下旬以来,分别召开局务会和专题审查会,对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于12月上旬上报了省发改委。同时,组织开展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功能提升课题调研,编制上报了《云南省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和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案。
     (二)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做好三批国债粮库建设项目审减资金申请补助工作,我省三批国债粮库建设项目14个共审减670万元。组织完成对思茅、丽江、昭通、红河4个粮库和楚雄库填平补齐项目、省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设备仪器配套建设项目的总体竣工验收。全省安排和下达了32个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计划。组织完成对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教学综合楼初步设计的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
     (三)切实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和储粮安全。继续开展争创“粮油仓储管理示范库”活动,授予昭阳区粮食储备购销公司大院村仓库等为“全省仓储管理示范库”,评定了2003年全省“一符四无”粮仓州、市(粮库)8家,不断提高全省粮油仓储规范管理水平。通过对全省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12户企业现场核实,各企业都达到代储资格要求。同时,组织开展了第三批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我省又各有2户粮食和油脂类企业获得代储资格。
     (四)高度重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组织开展防火安全等专题讲座,指导各地做好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工作,重点抓好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管理、防火、安全用电、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了坏粮、损失粮食事故、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五、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运用正反两面教材,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制定局党组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二)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和系统教育培训工作。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对省局学习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检查。调整充实了部分局直单位的领导班子。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参加了全省统一考试。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围绕宣传贯彻粮食流通有关法规政策文件,举办了11期业务培训班,共计培训1600人次。同时,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创造了条件。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教育部全国紧缺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专项投入立项。
     六、机关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规范办公秩序,搞好综合服务。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工作,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努力搞好办公组织、会议服务和催办落实,提高办文质量和规范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做好来信处理来访接待、安全保卫保密和机关值班工作。加强机关车辆管理,改善机关办公条件。通过争取合作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努力改善部分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
     (二)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确保老干部队伍稳定。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发挥老同志在粮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去年5月,省局机关和局直属单位筹集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省局扶贫挂钩联系点昌宁县柯街镇搞好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 和纪念“世界粮食日”活动。支持省粮食行业协会、粮食经济学会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粮油名牌工程。红河州个旧市大屯粮油购销公司的“大红屯”牌滇屯502、云恢290大米和云南丰瑞油脂公司的“金菜花”牌精炼油被评为2005年云南名牌产品。
     2005年,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面对粮食宏观调控紧平衡的新形势,粮食流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还需创新和发展;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企业分流职工的安置和各项社会保障的衔接需要认真落实,同时,如何支持改革改制后的粮食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还没有迈出大的步子;社会粮食流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粮食市场监管、粮油食品安全保障等工作需要有所突破;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合理调整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和职能等。
     过去的一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是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基本实现了思想观念上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基本实现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职能上由微观管理、直接经营到宏观管理、引导、调控、监管、服务的转变,基本实现了在国企改革进程中由小步慢走,到大胆突破的转变;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挠云南粮食企业的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基本建立了云南粮食购销市场机制和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这些显著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粮食局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全省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做到了“六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方向;二是始终坚持“三个全心全意,一个尽心竭力”(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全心全意为城镇居民服务,尽心竭力为政府确保粮食安全服务);三是始终坚持用改革凝聚人心、用发展振奋精神、用服务树立形象;四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云南特色的粮食发展道路;五是始终坚持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六是始终坚持团结干事谋发展,不断营造民主、团结、务实、和谐的政治氛围,不断营造扎实奋斗、开拓进取的工作氛围。这六条经验是全省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团结、拼搏和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开创未来、再创辉煌的致胜法宝,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
   
     200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巩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继续营造民主、和谐、务实、团结的政治氛围,继续营造扎实奋斗、开拓前进的工作氛围,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居安思危,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在2006年的工作中,要抓住“二个关键”,即: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二个关键环节,一是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二是加强调控、确保安全;创新“二项机制”,即:一是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机制,二是创新军粮供应管理体制;强化“三项管理”,即:强化粮食市场管理、粮食仓储管理、粮食质量管理;扩大“三战成果”,即:继续打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攻坚战、扭亏增盈翻身仗和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持久战,并在“三战”中取得新成效;落实“二项责任”,即:一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落实省级粮食系统目标管理责任;实现“二个确保”,即:确保粮农利益和粮企效益,确保粮食供应不断档、粮食价格不暴涨(跌)。
     一、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一)继续组织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改革,跟踪调查研究粮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省政府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完善和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贯彻落实。
     (三)合理调整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以资产为纽带,在全省逐步培育几个骨干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或集储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企业集团,支持粮食企业做强做大做优。
     (四)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搞好会计信息统计和财务分析,做好扭亏增盈工作。认真研究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在省级粮食系统逐步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切实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安全生产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综合目标责任管理。
     (五)继续稳妥地解决企业历史包袱。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处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反映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相关遗留问题。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企业改革改制资金,切实将支持企业人员分流安置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健全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逐步确立并完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合理调整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进一步推动落实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统计和监督检查机构、编制、职能和人员。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一)根据粮食产需和供求情况,适时适度地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密切监测粮食市场形势变化,加强粮食产需和供求总量分析,定期发布粮食供求及市场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充实粮食产需薄弱地区粮源,努力做到粮食总量、品种、结构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不断提高粮食宏观调控水平。
     (二)引导企业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粮食收购中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促进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督促和鼓励我省粮食经营企业与省外粮食主产区的合作,利用各自优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
     (三)探索新路子,创建新机制,认真抓好储备粮管理工作和军粮供应工作。在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创新上,认真组织开展储备粮情况调研,进一步完善《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认定办法和实施细则,适时做好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和收储工作;积极推行动态储备试点,赋予动态储备既有与省外粮食主产区合作,建立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的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也有与省内粮农合作的内涵,当省内粮食主产区粮食价格低于省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即按动态储备的方式进行收储和销售,保护粮农利益。同时,继续搞好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中央储备粮规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在军供管理体制创新上,继续深化军粮供应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军供粮源统筹工作,实行价费分离,费用包干。同时,研究拟订军粮供应战时应急预案,做好军粮加工企业认定,进一步加强军供网点建设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我省粮食供应应急预案,抓好省级粮食供应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和演练工作,进一步监督落实州市建立粮食供应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五)加强粮食统计信息建设,提高粮食统计工作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职能,做好价格监测周报和粮食收购进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做好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完善调查方法,确保粮食统计数据质量。
     三、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体制
     (一)积极开展各地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情况调研,研究制定我省贯彻《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和《粮食质量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细则。
     (二)建立省级监督检查机构,逐步将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向州(市)、县(市、区)延伸,重点推动县级粮食行政执法。切实加强对各级储备粮和政策性用粮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粮食库存自查和抽查。做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收购资格审核行政许可工作等行政执法检查。开展对全社会粮食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三)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案件进行严肃查处,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重点对省外流入的陈化粮进行跟踪调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坚决防止省外陈化粮流入我省口粮市场。
     (四)认真执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推进和规范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组织开展原粮卫生专项调查活动。深入开展放心粮油活动,搞好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粮油名牌战略,进一步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水平。
     四、实施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一)继续做好并全面完成三批国债粮库建设项目的各项扫尾工作。
     (二)积极争取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云南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进入省级投资盘子。启动并组织实施《云南省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的设备配套和功能提升)和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案等项目。
     (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我省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开展粮食行业科技发展研究,加大对粮食储藏、加工、流通、质量监督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粮食科技转化平台建设。
     (四)加强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严格粮食仓储行政监管和业务检查。继续在全省坚持和开展好“一符四无”粮仓和争创“示范库”活动,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探索粮食仓储企业科学管粮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粮食仓储科技成果和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我省绿色生态储粮技术水平。 
     (五)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以及全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针对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建立健全安全目标责任,积极探索建立粮食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继续深入开展巩固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局直属机关党委换届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两个务必”、“三观”教育活动,在全省表彰一批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粮食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做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力争启动粮食行业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鉴定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合理调配人员,促进干部交流。
     (二)贯彻落实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围绕粮食中心任务做好机关和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政治纪律,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粮食系统得到全面贯彻。妥善研究解决粮食系统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粮食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抓好惩防体系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督查。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精减会议和文件。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和粮油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局政务网的窗口作用,提高粮食行业的电子政务化水平。努力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为干部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二)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方式、完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开展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活动,确保老干部队伍稳定。
     (三)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积极支持粮食行业协会、粮食经济学会的工作。总结扶贫工作经验,拓展扶贫工作领域,继续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开好头,起好步,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2006年工作要点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