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农田水利建设筑牢河南省粮食丰产基石

发布时间:2010-03-15

面对去年60年来少见的冬春连旱等严重灾害,我省上下全力抗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夺取了粮食大丰收。3月12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在全省各级财政、水利部门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全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情况下,我省粮食安全的根基越来越坚实。

    “2009年,全省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100亿元以上,仅省级财政投入就达20多亿元,这在河南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庆业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2009年,全省财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力度,多方筹措整合资金,加强资金监管,严把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创新投资、管护、产权机制,仅省财政筹措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就达23.13亿元。特别是抓住中央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政策机遇,在用好1.76亿元中央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筹措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51亿元,加上整合筹措的其他资金,全省22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2009年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资金达7.46亿元。

    在中央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政策的引导下,我省地方各级财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或创新机制,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全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涌现出西华、邓州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典型。

    说起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西华县水务局局长张尚政颇有感触。

    西华县处于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境内沟壑纵横,田地低洼易涝,加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史欠账较多,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严重内涝,受灾面积累计达15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

    张尚政介绍,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西华县加大财政投入,并切实创新机制、强化监督,大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25亿元。2009年,西华县作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实现投资192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750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824万元,其他为群众投资。如今,西华县初步实现了“三无”(村庄无围水、田间无积水、沟内无死水)、“两通”(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和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去年,西华县粮食总产量达16.62亿斤。

    产粮大县邓州市也从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受惠。去年,邓州市筹措资金2736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中中央投资10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1059万元。

    邓州市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市财政对群众新打或维修的机井进行补贴,并实行“四议两公开”,让农民自己参与工程建设,自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85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75.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7亿斤,比2008年增长1.2%。

    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庆业告诉记者,2010年,我省将继续按照中央部署,落实好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