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广东:深圳“镉大米”继续发酵 赴港买米增多

发布时间:2013-07-03

  7月2日,家住龙华的杨先生拎了两袋5公斤装的越南进口大米,还有两瓶金龙鱼牌食用油从皇岗口岸归来,脸上虽有几丝疲惫,但心情很好。而在口岸接应他的是他的岳母,一家人带着半个月的“口粮”开车回家。

  当深圳出现“镉大米”被曝光后,杨先生立即多了几分警惕。“大米是每顿必吃的主食,太重要了,以前我买米都是选择价格高的、进口的品牌,现在也无所适从了。最近广东省食安办通报的大米镉含量专项检查行动的抽检合格率显示,有几批次不合格大米来源于深圳,而唯独深圳镉超标米未公布产地,我不能冒这个风险,因为家中还有孩子。”

像杨先生这样赴港买大米的并不是个案。2小时内,大约有15个市民都手提着大米过关,数量从5公斤到10公斤不等。

  在屯门一家杂货店老板表示,“为了吸引顾客,她还特地将大米摆放在门口的醒目位置供顾客挑选。最近米卖得确实好一些,销量多了20%左右,基本上都是准备返家的内地人顺便买一袋。”

  香港百佳超市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虽然能经常在卖米的区域看到内地人的身影,但大米的销售量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大米的月销售量都在3000~4000袋左右,存货充足,也没有看到‘抢米’的现象。”

  另外有超市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米基本是每个家庭的主食,大量地携带食米过境不现实,所以全靠在香港买还不太现实吧。现在过来买米的都是香港周边城市的居民,他们基本上拖一个小车,在购物的同时顺便搬回一袋米。”

  香港工业贸易署负责人表示,香港食米进口一直介于每年32万~33万吨之间,每人每年的食用量约为48~50公斤,而多年来香港大米进口和食用量均维持稳定。

  不过,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要吃上香港的大米,不一定非要跑到香港,因为深圳的许多港货店已经嗅到了商机,开始做起卖大米的生意。

  大米需求的增多,使得关口“忙碌”的“水客”们也开始倒腾起了大米。从贩卖苹果到贩卖奶粉,再到现在的优质大米,需求决定了水客们的动向。

  深圳的大米究竟安全吗?有必要赴港买大米么?深圳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深圳大米抽检合格率高,目前已抽检大米748批次,其中镉超标7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9.1%,高于广东省平均合格率。而且,深圳大米消费的主要品种为东北大米、泰国香米、油粘米等小品种大米,大米总体质量良好,之前被查出镉超标的湖南籼米在深圳销量很小。

  赴港买大米不现实,也不太必要。与赴港买奶粉一样,赴港买大米也是有数量限制的。香港自1955年开始实施大米管制方案,根据香港《储备商品(进出口及储备存货管制)规例》,不论去壳或未去壳及已碾磨或未碾磨的食米为香港现在唯一储备商品,任何人不得携带超过15公斤出入境,否则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1年。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