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引发美豆生长优良率下降 豆粕谨防大资金平仓风险
发布时间:2012-08-06
截至7月29日的一周,美豆优良率降至29%,远低于同期平均的60%。优良率连续下调导致市场对美豆亩产和产量下降担忧加剧。美国农业部(USDA)7月份供需报告已大幅下调美豆亩产至40.5蒲式耳,而恶劣天气情况下,市场预期USDA 8月份的供需报告仍会继续下调美豆亩产预测。7月31日的路透社调查亦显示,市场分析师平均预测美豆亩产38.1蒲式耳,创九年最低水平,预测美国大豆今年总产量为28.34亿蒲式耳,为四年最低水平。而目前市场最悲观的亩产预测低至34~35蒲式耳。
对天气和产量的担忧继续促使当前美豆保持上涨态势,短期内美豆可能仍会上试前期高点每蒲式耳1700美分附近水平。但该分析师同时指出,目前美豆连续上涨已基本反映了亩产下调的预期,除非USDA在8月10日的报告中作出大豆亩产预估远低于市场预期的结论,否则届时美盘市场冲高之后,也可能会出现利多兑现、价格回撤的走势。连日来上涨的豆类产品价格已开始抑制下游消费。随着价格上涨,美国大豆出口需求放缓,USDA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7月26日一周,美豆周出口销售总计24.64万吨,为九个月来最低的水平。其中,仅中国就取消了约16.35万吨的新豆采购。
由于豆粕价格快速上涨,终端需求也显现出疲态,国内饲料企业采购意愿继续受限。6月份以来,国内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大涨,库存偏低的终端饲料企业曾一度补货。据了解,目前大型饲料企业库存量增至25~30天的可使用量,中小型饲料企业库存保持在7~10天的使用量,同时养殖户合同库存量也有所增加。但随着价格上涨,近日市场成交再次趋于清淡,油厂方面称很难有大笔成交。为了减少豆粕消费量,很多养殖企业继续减少自配料比例,更多使用全价料并用小麦、棉粕、花生粕等其他蛋白原料来替代豆粕的消费,这将会进一步间接降低豆粕的需求量,不利于其价格进一步走高。
本轮国内豆粕大涨,除了美豆天气炒作的基本面提振外,国内资金全线流入豆粕市场拉升价格也是主要原因。在价格高位遇阻回落后,豆粕盘面资金多单进出频繁度增强,显现资金操作趋于谨慎。资金重仓对峙,市场参与者应该随时警惕多头获利平仓的风险。
从7月30日至8月3日的一周,国内的豆粕期货依然高居资金净流入的榜首,单个品种的净流入资金高达25亿以上,甚至远远超过铜和股指等传统的资金流入大户。不过,一周之内豆粕上的资金流向已并不是压倒性的流入。虽然在7月31日,豆粕期货上显示出较高的资金净流入,但在8月1日和8月3日两天,豆粕期货上净流出的资金都超过了5亿元,可见单方面持续流入资金的情况已出现微妙变化。美盘方面,虽然CBOT大豆期货的非商业净多单仍高达25万余手,但上周以来美豆震荡加剧,一周内基金持仓增减变化也极为剧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高价位下多头持仓信心的不稳定。一旦市场有利空因素出现(比如降雨),基金会再次大举离场。
也不乏炒作题材枯竭后市场发生逆转的例子。从去年国际金价7~8月的走势看,黄金连涨7周后,第8周收阴而第9周反弹,第10周市场创新高后见大顶。有专家表示,尽管豆粕和黄金的属性有较大区别,但今年豆粕的走势与2011年的黄金走势极为相似。豆粕价格前期连涨7周后,第8周收阴,上周(第9周)市场又出现反弹,极有可能本周(第10周)突然变盘下跌。另外,去年黄金市场炒作的是QE3题材,而今年豆粕炒作天气题材,都属于资金借助不确定因素的炒作。随着天气利多及亩产下调被市场消化,由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随时会因资金的离场而发生转变。随着天气及供应层面炒作的结束,豆类市场将逐渐转向需求面的炒作,国内豆粕高价抑制需求的现象也将进一步彰显。而8月10日USDA将公布今年首次基于田间调查的美国作物亩产和产量预测,或许美盘及国内豆粕市场会出现利多兑现、价格创新高后的“见顶行情”,投资者应注意豆粕价格回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