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产品陷入生产危机 多方资金借机热炒农产品
发布时间:2012-08-02
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因为欧债风暴的冲击而重陷低迷之际,美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持续发展的旱情直接引发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逆风飞扬”。6月中旬以来,国际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价格连续飙涨,阶段涨幅一度达到令人瞠目的50%左右。继上月大豆创下历史新高后,本周芝加哥玉米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农产品期货也持续走强。
农产品价格大涨的同时,世界经济却正日益明显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带来的逆风,不管是欧元区本身,还是美国、日本或是金砖国家,都重新将促增长摆到了议事日程的最显要位置,降息、量化宽松、财政刺激等“重型武器”也再度鱼贯登场。出人意料的农产品牛市,不仅让粮食危机的风险骤增,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提价压力。而农产品涨价带来的通胀威胁,更让各国的决策者开始高度戒备,特别是在中国等食品消费占比相对较高的新兴经济体。
高温缺水给美国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灾难,玉米和大豆价格本周升至创纪录高位。在美国的"玉米之乡"艾奥瓦州,在我们乘车从市区开往郊区的途中,即使将车内的空调温度打到最低,都驱赶不走全天都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暴晒的天气几乎让人没有勇气推开车门走下车。
来自全美气候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份,约56%的美国毗邻地区处于中度到极度干旱状态,为1956年以来的最高比例。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这种情况并未出现缓解。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和大豆种植国,高温缺水给美国农作物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玉米和大豆价格本周升至创纪录高位,欧洲小麦价格同样创出历史新高。未来两周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地区有超过60%将持续干热,导致作物产量进一步减少。在至少未来15天种植带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将继续干燥,作物等级肯定将进一步下滑。截至7月29日的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24%,大豆生长优良率为29%,均较前一周下降2%。
除了美国,作为全球小麦的主产区,俄罗斯因旱灾影响将小麦产量预期下调至7700万至8000万公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地区也仍将持续干热天气,不利于小麦生长,利好麦价。当前农产品价格依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还很严重。而在当前农产品库存较低,农业生产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未来农产品价格可能进一步震荡。日益严重的资源限制、环境压力以及投入成本的上升将会影响到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供应。预计未来10年全球农产品生产的年增长速度将放缓至1.7%,而过去数十年这一速度一直保持在2%以上。
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涨逾28%。美国玉米期货主力合约7月底盘中刷新历史高位。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市场,也成为多方资金热捧的炒作题材。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玉米期货实现逾28%的惊人涨幅。7月31日,美国玉米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上涨至每蒲式耳8.19美元,刷新历史高位。而6月及7月的两个月玉米的涨幅更是高达45%,创1988年以来最大。7月份,小麦和大豆主力合约的涨幅也分别高达17.47%及15.91%。
货币环境逐步宽松,同样给商品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近期包括欧洲及英国在内的多个主要经济体央行都推出进一步宽松的举措,美联储官员也时不时发表支持宽松的措辞。此外,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决捍卫欧元区的完整性。一些市场分析师说,德法领导人的这一表态提振了投资者对欧元区的信心,刺激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走弱,对包括玉米、小麦和大豆在内的大宗农产品交易构成利好。对PowerShares DB农产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新份额的需求7月份增长4%,创2011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投资者现在涌向农产品市场主要是因为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