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美豆上涨或屈从于玉米 国内油粕现货消费偏弱

发布时间:2012-07-18
    本轮豆类市场的疯狂上涨始于天气炒作,由于美国中西部各州正遭遇25年来最严重的旱情,美国农业部在7月份供需报告中大幅调降了2012/13年度美豆和玉米单产预估,极大激起了市场的做多热情。按照历史经验,单产的下调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后期很有可能调整至38-39蒲式耳/英亩左右,对应的美豆库存消费比将在4%以下,处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意味着期价还有进一步走高动能。近日CBOT场内追高已显得非常谨慎,夜间美盘的涨幅基本由白天亚洲电子盘的买盘带动,而这些推力主要来自中国。当前,国际投资基金已不再一味地增持美豆市场多头头寸,卖出力量也在积聚,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至7月10日当周,大型投机客在美豆、豆粕市场上的净多头寸分别较前一周减少了2611张和3751张。

    由于春播时市场普遍预计2012/1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高位,伴随着干旱天气突袭,市场投资心态发生了逆转,当前高温干燥天气已令美玉米作物遭受实质性破坏。截至7月15日,美玉米优良率降至31%,较前一周下滑了9%,而受旱灾最严重的密苏里州玉米优良率仅为7%.目前,市场担心今年天气将演绎1988年的路线,当时的旱灾曾导致美国玉米和大豆作物产量大幅减少。与玉米作物不同的是,8月份才是美豆作物关键生长期,如果未来几周降雨增加,大豆作物可能从近期干旱状况中得以恢复,这一点在CBOT盘面上的体现便是大豆被动跟随玉米上涨。自5月中旬以来,美豆11月合约与玉米12月合约的比值已由2.68回落至2.04附近,后期跌至1.8-2.0的概率很大。笔者判断,随着美豆期价步入16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预计投机基金还将借此机会进行买玉米抛大豆的套利操作,相对强弱关系的转换说明美豆的天气炒作已在逐渐透支。


    生猪价格走势领先于豆粕价格3-6个月左右,但去年年底以来,两者却出现了长期的背离走势,原料成本高涨却没有向养殖企业顺利传导,导致养殖效益持续低迷,养殖户补栏意愿下滑。笔者认为,当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的坚挺在于油厂挺价意愿增强,饲料企业采购动能却明显不足,恐高心态正在加剧。如果后期饲料企业在配方中继续增加小麦用量而减少蛋白粕配比,那么饲料企业的备货节奏可能有所放缓。

    油厂“挺粕抛油”的策略给处于消费淡季的植物油市场增添了一丝凉意,豆油、棕榈油商业库存居高不下,成为期价上涨的“拦路虎”.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植物油累计生产2319万吨,同比增长20.9%.相对于年均4%-5%的消费增速,产量大幅增加预示着供需环境在整个下半年都有望略显宽松。而在国际市场,相对于CBOT市场的暴涨,马来西亚BMD棕榈油则呈现出“亦步亦趋”的状态,7月上半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较上月同期大幅减少了26%,显示出强劲的出口需求预期正在落空,马盘止涨回落或将对国际豆类市场造成拖累。

    今年以来“空工业品、多农产品”的对冲策略可能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而发生变化。届时,过度活跃的豆粕品种将会伴随多头获利头寸了结和资金的转移而呈现出剧烈的震荡行情。因此,尽管豆类市场趋势仍偏多,但现阶段的操作难度已然加大,后市期价“一日暴涨、一日下跌”的行情仍可能出现,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以日内操作为主。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