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因天气因素反弹 进口玉米集中到港抑制销区需求
发布时间:2012-07-18
今年上半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基本上与大连玉米呈现了同步走势,拐点也是出现在3月中旬。在种植面积尘埃落定之后,产量增加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市场。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75年来最高水平,产区整体天气良好,墒情基本适宜,产量预期良好引发基金大幅抛盘,CBOT玉米期货价格连续3个月持续走低。
截至6月4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72%,前一周为72%,去年同期为67%。美国玉米出苗率为97%,前一周为92%,去年同期为75%,5年均值为83%,预计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76亿吨,将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产和价格回落预期下国际进口商放慢采购美国玉米,市场需求转向2012/13年度玉米,从目前较有利的形势来看,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玉米可能会在8月下旬大面积收获,新陈衔接有利于缓和陈作玉米供应紧张的矛盾。
USDA将2012/13年度单产水平从之前的每英亩164蒲式耳上调至每英亩166蒲式耳,USDA在6月份报告中仍然维持这一水平,由于上两个年度的玉米单产平均值只有每英亩150蒲式耳,市场认为预期似乎过于乐观。USDA每个月都会对单产以及产量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说前两个年度都已有先例的话,那么本年度的玉米单产预测也可能会遵循同一个模式:最初预测很高,但到收获时不断下调。
近期CBOT玉米也开始出现反弹迹象。尽管希腊短期利好并未改变欧洲经济颓势,但市场担忧美联储计息会议将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同时美国中西部玉米产区干旱天气未能得到缓解,因此美国玉米价格特别是远期玉米合约价格出现快速拉升。气象数据显示,3~5月份美国玉米产区气温持续偏高,6月上中旬气温有所降低,但依然高于正常水平。近期美国中西部的南部地区玉米作物已进入授粉期,由于气温将高于正常,而降雨低于正常,可能导致玉米单产受损。市场预计美国玉米单产为160蒲式耳/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166蒲式耳/英亩。
截至5月31日当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2011/12年度玉米累计销售量为495.2万吨,其中尚未装船的进口玉米量为145.3万吨。同时,美国向中国出口2012/13年度玉米已经达到102.3万吨。目前,美国7月船期2号黄玉米装运港船上交货(FOB)报价265美元/吨,对中国港口成本加运费(CNF)报价为311美元/吨,到港完税价为2319元/吨,比深圳蛇口港优质东北玉米成交报价低161元/吨左右。
目前主产区农民手中玉米余粮基本销售告罄,仅吉林地区尚有20%左右,其他地区已无可批量上市粮源。通过市场了解,今年中储玉米收购数量较为理想,1~4月份中储粮贸易粮收购量近1200万吨,加上临储收购,后期可提供市场粮源增加。受南方需求及市场弱势的影响,南北港走货量减少,库存大增,高库存量等待市场消耗。另外,进口玉米将在6~8月份陆续到港,增加市场供应。
6月初,蛇口新到一船进口美国玉米6.6万吨,拉开本轮进口玉米集中到港的序幕。监测显示,截至5月31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2326.3万蒲式耳,向中国出口检验量为803.6万蒲式耳,约20.4万吨。5月上旬,中国进口玉米装船开始增加,5月中上旬的两周,每周分别有1船6万~7万吨左右进口美国玉米装船起运;5月中下旬两周,每周有近20万~30万吨进口玉米装船;最近4周的累计装船量达到65万吨左右。根据船期推算,预计在6月到7月中旬运抵中国港口,本批次进口的美国玉米主要为饲料企业进口货源。进口玉米集中到港,对广东港口库存以及本就疲软的国内玉米带来较大压力,导致饲料企业普遍压缩库存,港口出货缓慢。
截至6月4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72%,前一周为72%,去年同期为67%。美国玉米出苗率为97%,前一周为92%,去年同期为75%,5年均值为83%,预计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76亿吨,将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产和价格回落预期下国际进口商放慢采购美国玉米,市场需求转向2012/13年度玉米,从目前较有利的形势来看,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玉米可能会在8月下旬大面积收获,新陈衔接有利于缓和陈作玉米供应紧张的矛盾。
USDA将2012/13年度单产水平从之前的每英亩164蒲式耳上调至每英亩166蒲式耳,USDA在6月份报告中仍然维持这一水平,由于上两个年度的玉米单产平均值只有每英亩150蒲式耳,市场认为预期似乎过于乐观。USDA每个月都会对单产以及产量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说前两个年度都已有先例的话,那么本年度的玉米单产预测也可能会遵循同一个模式:最初预测很高,但到收获时不断下调。
近期CBOT玉米也开始出现反弹迹象。尽管希腊短期利好并未改变欧洲经济颓势,但市场担忧美联储计息会议将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同时美国中西部玉米产区干旱天气未能得到缓解,因此美国玉米价格特别是远期玉米合约价格出现快速拉升。气象数据显示,3~5月份美国玉米产区气温持续偏高,6月上中旬气温有所降低,但依然高于正常水平。近期美国中西部的南部地区玉米作物已进入授粉期,由于气温将高于正常,而降雨低于正常,可能导致玉米单产受损。市场预计美国玉米单产为160蒲式耳/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166蒲式耳/英亩。
截至5月31日当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2011/12年度玉米累计销售量为495.2万吨,其中尚未装船的进口玉米量为145.3万吨。同时,美国向中国出口2012/13年度玉米已经达到102.3万吨。目前,美国7月船期2号黄玉米装运港船上交货(FOB)报价265美元/吨,对中国港口成本加运费(CNF)报价为311美元/吨,到港完税价为2319元/吨,比深圳蛇口港优质东北玉米成交报价低161元/吨左右。
目前主产区农民手中玉米余粮基本销售告罄,仅吉林地区尚有20%左右,其他地区已无可批量上市粮源。通过市场了解,今年中储玉米收购数量较为理想,1~4月份中储粮贸易粮收购量近1200万吨,加上临储收购,后期可提供市场粮源增加。受南方需求及市场弱势的影响,南北港走货量减少,库存大增,高库存量等待市场消耗。另外,进口玉米将在6~8月份陆续到港,增加市场供应。
6月初,蛇口新到一船进口美国玉米6.6万吨,拉开本轮进口玉米集中到港的序幕。监测显示,截至5月31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2326.3万蒲式耳,向中国出口检验量为803.6万蒲式耳,约20.4万吨。5月上旬,中国进口玉米装船开始增加,5月中上旬的两周,每周分别有1船6万~7万吨左右进口美国玉米装船起运;5月中下旬两周,每周有近20万~30万吨进口玉米装船;最近4周的累计装船量达到65万吨左右。根据船期推算,预计在6月到7月中旬运抵中国港口,本批次进口的美国玉米主要为饲料企业进口货源。进口玉米集中到港,对广东港口库存以及本就疲软的国内玉米带来较大压力,导致饲料企业普遍压缩库存,港口出货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