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丰收 暗藏“隐患”
发布时间:2012-05-31
今年小麦丰收提振了决策部门调控粮价的信心,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小麦市场其实已经暗藏其他“隐患”。
对未来小麦市场的担忧在于,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国内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小麦作为动物饲料替代玉米的功用被明显放大;另一方面,国家库存粮食质量一直饱受业内特别是一些粮食加工企业的质疑。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小麦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保持在1亿吨左右,那么小麦替代玉米转化为饲料的量到底有多大?中华粮网给出本报这样两组数据,预计2010/11年度国内饲用小麦消费量超过了14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00万吨;2011/1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预计将增加至11125 万吨,增幅主要是来自于饲用和工业用量。
现在黄淮产区、南方销区部分饲料养殖企业小麦替代玉米的热情再度高涨,国内一些饲料公司已经将采购原料的目光对准小麦,江西双胞胎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的饲料企业,去年7月该公司已经推出全小麦型中猪料,直接将猪料价格拉低了100元/吨左右,这一举动驱动一些饲料企业纷纷跟进。
相比饲料转化用小麦的快速增大,很多人对国家粮食库存质量的担忧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家库存基本都是2009、2010年实施托市收购的小麦,而其中有一部分保管在中储粮直属库以外粮库的小麦,极有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五得利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该集团在河北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五得利分布在河北、河南的多家分公司经常因为出库小麦质量问题与中储粮管辖的下属粮库发生纠纷,为此公司只好转向市场去采购质量更为有保证的小麦。
早在2009年,五得利集团方面就上书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列举了多个真实案例,反映中储粮委托收储政策小麦的一些库点存在小麦发热变质、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现象,国家相关部委也曾就此展开调查,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违规粮库还是照样违规操作,想方设法多捞国家政策补贴。
对于外界对小麦库存质量的质疑,有中储粮内部人士解释说,每年参与国家小麦政策收储的库点多达数千个,有些粮库为了多收小麦,多赚取收购补贴、保管补贴,因此造成库存小麦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在国家每年的清查粮库中,这些粮库负责人都会使出各种招数弄虚作假,想办法蒙混过关。
去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曝出贪腐大案之后,中储粮总公司曾对所有管理的粮库进行清查,据本报了解,仅仅在山西省就依法取消306家粮食经营企业的政策粮收购资格,在河南是重点查处“出库难”和“转圈粮”问题,对33个违规库点进行通报批评,有32人因此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
虽然去年中储粮曝出贪腐大案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些违规粮库受到处罚,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清查库存粮食质量、数量方面,并没有外界所期待的清查结果。河南安阳市的一位粮食系统官员表示,今年3月25日-4月25日,国家粮食局曾委托省一级的粮食主管部门清查地方粮库,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受到一些粮库的“变现抵制”,整个检查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这位粮食系统官员称,行业内很多人都质疑粮食库存质量,但究竟质量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官方和外界的猜测明显差异很大。
对未来小麦市场的担忧在于,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国内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小麦作为动物饲料替代玉米的功用被明显放大;另一方面,国家库存粮食质量一直饱受业内特别是一些粮食加工企业的质疑。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小麦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保持在1亿吨左右,那么小麦替代玉米转化为饲料的量到底有多大?中华粮网给出本报这样两组数据,预计2010/11年度国内饲用小麦消费量超过了14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600万吨;2011/1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预计将增加至11125 万吨,增幅主要是来自于饲用和工业用量。
现在黄淮产区、南方销区部分饲料养殖企业小麦替代玉米的热情再度高涨,国内一些饲料公司已经将采购原料的目光对准小麦,江西双胞胎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的饲料企业,去年7月该公司已经推出全小麦型中猪料,直接将猪料价格拉低了100元/吨左右,这一举动驱动一些饲料企业纷纷跟进。
相比饲料转化用小麦的快速增大,很多人对国家粮食库存质量的担忧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家库存基本都是2009、2010年实施托市收购的小麦,而其中有一部分保管在中储粮直属库以外粮库的小麦,极有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五得利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该集团在河北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五得利分布在河北、河南的多家分公司经常因为出库小麦质量问题与中储粮管辖的下属粮库发生纠纷,为此公司只好转向市场去采购质量更为有保证的小麦。
早在2009年,五得利集团方面就上书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列举了多个真实案例,反映中储粮委托收储政策小麦的一些库点存在小麦发热变质、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现象,国家相关部委也曾就此展开调查,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违规粮库还是照样违规操作,想方设法多捞国家政策补贴。
对于外界对小麦库存质量的质疑,有中储粮内部人士解释说,每年参与国家小麦政策收储的库点多达数千个,有些粮库为了多收小麦,多赚取收购补贴、保管补贴,因此造成库存小麦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在国家每年的清查粮库中,这些粮库负责人都会使出各种招数弄虚作假,想办法蒙混过关。
去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曝出贪腐大案之后,中储粮总公司曾对所有管理的粮库进行清查,据本报了解,仅仅在山西省就依法取消306家粮食经营企业的政策粮收购资格,在河南是重点查处“出库难”和“转圈粮”问题,对33个违规库点进行通报批评,有32人因此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
虽然去年中储粮曝出贪腐大案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些违规粮库受到处罚,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清查库存粮食质量、数量方面,并没有外界所期待的清查结果。河南安阳市的一位粮食系统官员表示,今年3月25日-4月25日,国家粮食局曾委托省一级的粮食主管部门清查地方粮库,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受到一些粮库的“变现抵制”,整个检查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这位粮食系统官员称,行业内很多人都质疑粮食库存质量,但究竟质量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官方和外界的猜测明显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