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改制成董事会体制 政策性和经营性分开
发布时间:2012-04-28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从下半年开始,中储粮总公司将由现行的总经理“一把手负责制”改为董事会体制。改制后的中储粮将分设董事会与经理层,目前,总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已经基本确定:总经理赵双连之前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董事长包克辛此前担任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
为了避免改制后中储粮总公司出现董事长“一把手负责制”的问题,国资委对董事会的多数成员采取了对外选聘的办法,同时还禁止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成员的交叉任职,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公司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权制衡”。在逐步规范董事会运作之后,董事会除了行使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还将从国资委手中接过对总公司经理层人员业绩进行考核,确定薪酬分配等权责,通过这一系列改制措施,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稳健改革的动力。
国资委本次对中储粮改革最明显的标志是建立了董事会体制,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完全由总经理“一把手负责制”的弊端。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国资委最近几年竭力推动在央企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今年将中储粮纳入董事会试点企业是顺应央企改革的大方向。
由于中储粮属于公益性的国企,又是惟一的国家粮食收储企业,国资委对于推进中储粮改为董事会体制是非常审慎的,在决定将中储粮纳入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之前,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做了多次沟通、协调,于去年底达成一致意见,并在今年两会之后基本确定了中储粮总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的大部分人选。
目前中储粮在建立董事会体制方面的进展还有,为了避免出现董事长“一把手负责制”的问题,国资委对新成立的董事会多数成员采取了对外选聘的办法,被聘用的基本都是在企业管理上有经验的、已经退休的高层管理人员,担纲的主要权责有,除了行使总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还要对经理层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确定薪酬分配,对企业进行审计与风险管理等。
为了防止在重大决策上的“内部人控制”和“一把手”说了算,国资委还要求尽量减少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成员的交叉任职,其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公司董事会决策权与经理层执行权的“分权制衡”.据介绍,本次由国资委推进的中储粮改制将于上半年结束,新的董事会体制也将在下半年正式开始运行。
除了总经理与董事长的任命外,目前已经公开的相关人事调动还有,原为中储粮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的潘洪亮,中储粮总公司总会计师姚瑞坤都已经从原岗位正式卸任,中储粮山东分公司总经理陈红旗则升职为总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在中储粮下半年推行董事会体制之后,原来由国资委把关的对中储粮经理层的业绩考核将转至新成立的董事会手中。董事会将会设置战略与发展、薪酬与考核、审计与风险管理等多个委员会。
目前,国资委还正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研究相关中储粮改制的其他政策措施,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分析预测,有关部门下一步将会明确中储粮的主要职能是侧重于管理储备粮,而涉及粮油等经营性业务将有可能走市场化的路子,也就是说,改制后的中储粮将有可能把“政策性”和“经营性”的任务分开,这样才能在对待中储粮的政策上,避免财政部和国资委“打架”。对于如何明确划分中储粮在贸易经营方面的业务,如何将中储粮的“政策性”与“经营性”两方面的业务科学地分开,这是有关部门一直在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次改制的难点之一。
为了避免改制后中储粮总公司出现董事长“一把手负责制”的问题,国资委对董事会的多数成员采取了对外选聘的办法,同时还禁止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成员的交叉任职,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公司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权制衡”。在逐步规范董事会运作之后,董事会除了行使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还将从国资委手中接过对总公司经理层人员业绩进行考核,确定薪酬分配等权责,通过这一系列改制措施,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稳健改革的动力。
国资委本次对中储粮改革最明显的标志是建立了董事会体制,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完全由总经理“一把手负责制”的弊端。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国资委最近几年竭力推动在央企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今年将中储粮纳入董事会试点企业是顺应央企改革的大方向。
由于中储粮属于公益性的国企,又是惟一的国家粮食收储企业,国资委对于推进中储粮改为董事会体制是非常审慎的,在决定将中储粮纳入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之前,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做了多次沟通、协调,于去年底达成一致意见,并在今年两会之后基本确定了中储粮总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的大部分人选。
目前中储粮在建立董事会体制方面的进展还有,为了避免出现董事长“一把手负责制”的问题,国资委对新成立的董事会多数成员采取了对外选聘的办法,被聘用的基本都是在企业管理上有经验的、已经退休的高层管理人员,担纲的主要权责有,除了行使总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还要对经理层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确定薪酬分配,对企业进行审计与风险管理等。
为了防止在重大决策上的“内部人控制”和“一把手”说了算,国资委还要求尽量减少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成员的交叉任职,其目的还是在于实现公司董事会决策权与经理层执行权的“分权制衡”.据介绍,本次由国资委推进的中储粮改制将于上半年结束,新的董事会体制也将在下半年正式开始运行。
除了总经理与董事长的任命外,目前已经公开的相关人事调动还有,原为中储粮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的潘洪亮,中储粮总公司总会计师姚瑞坤都已经从原岗位正式卸任,中储粮山东分公司总经理陈红旗则升职为总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在中储粮下半年推行董事会体制之后,原来由国资委把关的对中储粮经理层的业绩考核将转至新成立的董事会手中。董事会将会设置战略与发展、薪酬与考核、审计与风险管理等多个委员会。
目前,国资委还正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研究相关中储粮改制的其他政策措施,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分析预测,有关部门下一步将会明确中储粮的主要职能是侧重于管理储备粮,而涉及粮油等经营性业务将有可能走市场化的路子,也就是说,改制后的中储粮将有可能把“政策性”和“经营性”的任务分开,这样才能在对待中储粮的政策上,避免财政部和国资委“打架”。对于如何明确划分中储粮在贸易经营方面的业务,如何将中储粮的“政策性”与“经营性”两方面的业务科学地分开,这是有关部门一直在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次改制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