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供需报告无碍美豆确立底部 棕榈油强势回归豆棕价差收窄

发布时间:2011-11-17

    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出台当天,美豆指数直接跌破1200美分/蒲式耳关口,并于次日检验1163美分/蒲式耳的支撑作用。虽然该报告对市场影响为中性利空,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几个细节:第一,出口数据由10月报告中的3851万吨下调至3606万吨,幅度达6.36%,原因在于之前美豆出口实际销售的疲软,同时也反映了全球经济不景气所产生的影响;第二,期初库存、单产总产数据均为下调,使得总供给减少了1.49%,而国内消费量数据则增加了0.51%;第三,美豆的农场平均价格由12.15-14.15美元/蒲式耳下调至11.60-13.60美元/蒲式耳,而维持玉米预估价格不变,比价效应将对来年大豆种植面积不利;第四,综合库存消费比指标来考量的话,我们发现,自2000年以来的11年间里,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报告中有7次上调库存消费比数值,而在上调后的3个月左右,前期低点都起到非常牢固的支撑作用。

    实际上,今年美国大豆的收割进度要快于往年,截至到11月13日,收割工作已经完成了96%,比前一周提高了4%,比五年平均进度高出2%,但收获压力并未如市场想象的那么严重,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惜售阵营,囤储新收割作物以期待价格上涨,这使得美豆基差报价保持坚挺格局,预计这种格局还将维持2个月左右,因为农户销售将取决于税赋需求,这意味着农户的销售热潮要推迟到明年春节出现。基差走坚将有助于夯实豆农销售的心理底价,并使得期价存在走高机会。
  
    9月初至今,豆油和棕榈油价差从1400元/吨的高位迅速回落至1000元/吨附近,这与马棕榈油强势回归有密切关系,因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将进入减缓周期,加之出口强劲,库存下滑,促使马棕榈油期价从10月初的低点迅速拉涨约14.4%。外盘飙涨抬升了棕榈油进口成本,内盘被动跟涨并较豆油维持强势格局。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10月份供需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份棕榈油产量为190.84万吨,出口量为184.04万吨,月末库存为210.04万吨,低于9月份的库存数据211.99万吨和市场预期的220万吨的水平。观察近三年来的历史数据发现,一年中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峰值都出现在10月份,之后产量开始迅速下滑,今年也将难逃季节性规律限制。而截至10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累计生产已达1578.82万吨,这就意味着剩下两个月的平均产量只需达到130.6万吨便可完成政府1840万吨的产量预估。相反,在出口需求上,11、12月份仍有可能保持强劲,根据第三方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11月1-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为80.29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11.6%,高于市场预期的78万吨水平。由此可见,生产偏紧、需求紧俏将使得11月末马棕榈油库存进一步下滑。
  
    就国内而言,棕榈油内外价差倒挂再次回到1000元/吨的水平,这将对国内棕榈油行情起到支撑作用。目前,国内贸易商低位买盘相对踊跃,较前期明显放量,说明棕榈油表现出相对的溢价水平。但应该注意的是,随着进口成本抬升,国内棕榈油期价涨幅较现货价格涨幅相对要大,使得基差大幅走软,当前已降至负450元/吨的水平,处于近三年来历史的支撑位置,后期基差有回升需要,这对期价将产生不利影响。而相对来讲,豆油基差还有走低的空间,这可能意味着,豆棕价差继续收窄将面临反复的过程。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