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江苏如东秋粮收购形势复杂 稻米收购价格变数大

发布时间:2011-10-10

  随着秋粮粳稻收割在即,近期通过走访农村和与粮农交谈了解到,虽夏季异常天气影响了粳稻的分孽发育,由于加强了后期田间管理,今年江苏如东稻谷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单产每亩在600公斤左右。但纵观当前稻米市场行情,今年江苏如东县秋粮收购形势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购价格变数大。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再次提高了今年秋粮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和2012年夏季小麦最低收购价,粳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128.00元, 2012年各类白、红、混合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均为每50公斤102.00元;
通过对东北、安徽、苏北及周边地区市场调查了解,出台的粳稻收购价格都高于往年,受其影响预估今年我县粳稻收购价将超过150.00 元/50公斤。
  
  收购主体多元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获得具有从事粮食收购经营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超过150家,大米加工企业40多家(不包括个体小加工仿),其中有晨希、玉奇等省市“龙头企业”,届时进市争购货源风潮将呈现。对全县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冲击不可避免。
  
  收购质量标准差异。由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对稻谷收购质量和大米加工企业对稻谷收购质量的要求存在差异,特别是稻谷的水分含量,如水分含量16%的粳稻,等同的收购价格,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即收即加销售,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入库储存危险系数较大。
  
  粮农惜售观念加剧。近几年来,由于粮食收购价格“前低后高”现象明显,给广大粮农在心里留下了早出售“吃亏”的阴影,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渠道越来越宽广,以种粮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已成过去,从这几年农民反季节出售粮食的情况看,农民售粮的热情正逐年下降,惜售粮食的现象较为普遍。
  
  收购成本困扰。由于大米加工企业的市场进入,收购中放松了对稻谷水分含量的要求,滋生了广大粮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销售观念,粮食收割后不整不晒,加大了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收购中的收购成本和费用(如整晒费、烘干费、通风费及损耗等)。
  
  收购形式呆板。近几年来国企在收购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变,收购服务态度明显改进和提高,得到广大售粮群众的认可和赞同。但收购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仍然是坐等售粮群众送粮上门,虽然在收购过程中充分借助和利用农民经纪人走村串户上门收购的有利条件,但国企和农民经纪人之间互信互助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激励奖赏制度还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农民经纪人收购的粮食仍是哪家价高往哪家跑。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