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连续八年增产 稻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
9月23日是秋分,全国秋粮收成大局已定。截止到昨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47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1.3%。其中,西南地区秋粮已收获60.5%,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已收获33.5%,东北地区已收获12.2%,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为3.1%和10.9%。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今年粮食生产有几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二是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三是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增产62.4亿斤,早稻增产28.5亿斤。据农业部预计,秋粮也呈增产态势,全年粮食总产将达到11000亿斤以上。四是全国实现均衡增产。除西南地区外,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增产态势,预计全国31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不同程度增产,其中,东北地区增产贡献突出。今年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第八年连续增产,为保障市场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稳定国际粮食市场也有重要作用。
7月底以来,我国南方早稻开始陆续上市,各地区开秤价格较高,均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1.02元/斤,随着收购热潮的到来,价格一路上扬,今年早籼稻收购进度较快,目前部分地区早籼稻收购工作进入尾声,粮库和加工企业收购基本结束,市场价格依旧坚挺,大部分地区早籼稻新粮收购价已达到1.20元/斤以上。预计后市早籼稻价格继续上涨空间不大,整体走势高位运行为主。
8月底开始,南方大多数地区中稻开始大量上市,价格高开。其中湖北地区收购价格普遍为1.37元/斤;四川地区收购价普遍为1.24-1.25元/斤;湖南衡阳地区收购价为普遍1.25元/斤;安徽地区优质稻收购价格为1.30元/斤左右。因今年新稻价格高,加上目前湿度较高,企业收购谨慎,收购收购数量不是很大。
本周,我国北方地区粳稻价格基本稳定,部分地区略有调整。近期由于距离新季水稻上市时间越来越近,对陈稻市场购销及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打压,采购商及加工企业采购水稻意愿较低,多数中间商持观望态度,目光更关注新季水稻上市形势,导致近期陈稻价格稳中走低。其中黑龙江,吉林的部分地区早熟稻谷开始上市,开秤价格均在1.40元/斤以上,远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1.28元/斤,预计随着新粮的大量上市,收购价格会继续小幅上扬。
今年国家又再次明确调高粮食托市价,增强了农民政策预期。近几年粮食收购期间,收购价格呈上升趋势,部分农户感觉粮食早卖吃了亏;特别是今年种植成本增长过快,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据调查结果表明今年化肥、农药、种子三项成本比去年上涨了50%以上,而托市粮价只比去年同期上涨9.3%。而粮价上涨相对滞后,种粮效益明显下降,农户强烈惜售心理不可避免。
进入9月份后,大中院校开学,加上国庆临近,稻米需求开始回暖,而目前苏皖地区粳稻余粮有限,短期供应将有所趋紧,对稻谷价格构成有力支撑。近期国内各地天气转凉,集体消费需求上升,稻谷走货量开始好转,近期稻谷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地区价格小幅调整。预计,天气逐渐转凉,大中院校全面开学,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国内稻米市场将走出季节性消费淡季,逐渐进入消费旺季,稻谷市场需求将开始回暖,大米加工企业采购需求将上升,加上秋粮上市,稻米市场购销趋旺。
继南方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之后,南方各地中稻收购价格也远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随着中稻上市以来,部分地区价格已出现小幅上涨,预计,随着中稻收购高峰期的来临,加上个粮食收购主体的积极收购,中稻收购价格会继续小幅上扬。北方距离新季水稻上市时间越来越近,对陈稻市场购销及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打压,采购商及加工企业采购水稻意愿较低,多数中间商持观望态度,目光更关注新季水稻上市形势,导致近期陈稻价格稳中走低。预计新稻上市后,粳稻米市场价格仍会出现稳中走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