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预计后期玉米供应偏紧 玉米价格仍有望保持高位运行

发布时间:2011-06-19

    近几年,随着粮价的不断上涨,农民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种粮积极性上涨,今年黑龙江地区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作物品种之间价差较大,种粮比较收益存在差距,今年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幅度较大。据相关部门统计,2011 年黑龙江粮食种植面积高达20446 万亩,比上年增加131万亩,增幅0.64%。其中玉米8414 万亩,同比增加567 万亩,增幅7.23%;而大豆的播种面积预计将减少。“旱田改水田、大豆改玉米”是今年黑龙江种植结构调整的突出特点。截止到5 月29 日,大豆/玉米的比价为1.81,历史上的均值在2.19,可见,现阶段玉米的价格优势高于大豆,农民更愿意种植玉米。

    美国农业部在截止5 月19 日当周的出口销售报告中称,中国购买了116800 吨玉米,并且已经装船,预计在8 月31 日前抵达中国港口。这或代表着今年中国进口玉米的正式开始。2010 年,为了满足国内玉米需求,我国15 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玉米。海关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共进口了155.8 万吨的玉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主要玉米出口国,每年出口玉米数量约在300-600 万吨,个别年份玉米出口数量超过了1000 万吨。然而,随着我国玉米需求的增加,从去年以来,国内玉米供求矛盾逐渐显现,进口玉米开始成为缓解国内玉米供给偏紧压力的方式之一。

    当前,虽然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将会抑制部分深加工玉米消费,但由于国内农户玉米余粮水平处于低位,而政策性玉米经过持续拍卖已有较大数量的消耗,国内玉米供给形式仍难以乐观,市场对玉米价格上涨仍有预期。虽然进口玉米可以有效的缓和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预期,但由于两方面因素的存在或令短期内玉米价格仍有望保持高位运行,一是由于进口玉米价格的高位,难以对国内玉米市场构成太大的压力。二是国内采取进口玉米缓和国内供需矛盾从另一个侧面也即反映出在新季玉米上市之前,国内供应仍处于偏紧格局,对价格或有推动作用。

    在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后期玉米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仍有望保持高位运行态势,6 月份市场需要更多关注天气变化对生长期玉米的影响。技术上,1201 合约期价或将在宽幅区间2385-2500运行。操作上,整体思维依然维持逢低建立多头部位为宜,倘若进口继续增加且天气状况有利于玉米生长,则可考虑在价格逢高时采取多单减磅。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