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内小麦市场继续走高
全球资本多头“扎堆”小麦期货品种,郑强麦“天量天价”强势不改显调整。2011年2月份期间,中国传统的冬小麦种植区域,即黄淮以北的安徽局部、山东、河北、河南等8省区,遭遇60-200年未遇的严重干旱,目前全国小麦受旱总面积超过1.1亿亩,近期内陆地区的短期降水(雨、雪)对旱情的缓解作用值得关注。我们知道,2010年夏季,俄罗斯、乌克兰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先后遭遇历史罕见的极旱和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导致新季谷物供应和质量双双下降,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借助中国干旱持续与各国买盘强劲,集中入市做多小麦等农产品期货。本周一,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强麦主力1109合约再创历史纪录,该合约盘中最高触及3110元/吨,持仓量首次超过30万手,单日成交更放出98万手以上的天量级。
春节长假前后,国内不少地区外出就餐的市民开始发现,农副食品价格水平整体较1月份的稳定下降趋势截然相反,不少涉粮种类的食品价格大多再度上涨。节日期间以来,包括饺子、馒头、包子、面条等小麦相关副食价格 “暗涨”,商户或直接提价、或变相涨价(减量“瘦身”、取消优惠等),创今年以来食品价格的涨幅之最。“粮食价格可能因为干旱而继续上涨”的影响已经开始向消费终端传导,也明显刺激节后国内小麦市场看涨氛围。近日,政府小麦的拍卖动态,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继2010年秋粮上市以来,我国玉米、小麦等原粮价格受国家管控的影响较为集中,虽然用粮企业库存“限制令”和面粉产品“限价令”仍在执行,但全球范围内谷物价格围绕天气题材的炒作未休,对国内小麦等原粮市场带来预期提振,面粉厂季节性的开工转淡,未阻挡节后以面粉为代表的小麦副产品价格初显涨势。本网认为,当前全球对于中国华北冬小麦产区的干旱持续关注,国际、国内市场的投机“热钱”争相涌入期麦做多,这对于节后小麦现货收购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
显然,尽管我国小麦市场长期遵循政府调控下的偏稳导向,但期货小麦价格突飞猛进式的连续飙升,对节后恢复交易之初的产区收购市场,无疑提供了很强的心理预期支撑。另有市场传言称,“郑交所欲将小麦品种做大做强”,中国北方持续干旱的题材从发酵到发力,既是市场趋势也是资本推动的结果,应当注意防范证券与期货之间的资金流向对小麦期货市场的阶段性影响。
国内市场看好小麦“欲再上新台阶”,面粉厂节后顺势抬高下游产品定价。截止到本周初,我国华北、华东等地的面粉价格坚挺趋涨,包括北京、上海和郑州等一、二线城市在内,商家普遍反映包括品牌在内的面粉批发价格,每袋普遍较春节前上涨2-3元。以主产区河南郑州为例,目前当地面粉厂的25kg规格的袋装面粉(特一粉),每袋批发价格节后涨至64元-66元,节前仅在62元左右。其它地区,包括上海市区,近日当地同等规格的面粉批发市场价格在75元每袋,较节前上涨2-3元,而较今年元旦之前的最大涨幅接近10元。
2010年全年,天气题材贯穿全球农产品市场上的小麦领涨周期,中国政府近日公布2011年将大幅提升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消息;而去年至今的秋、冬、春“连旱”已经使得此轮华北冬麦区的旱情成患,国际市场更频频出现因为粮价上涨等因素引发的部分国家政局动荡。这对国内小麦市场而言既是间接的趋升支撑,也可能是未来市场单边上涨之后高位宽幅波动的警示,无论如何,本周三国内即将进行的托市麦竞拍交易会,将会有力的证明当前市场实际的需求现状。从中长期来看,山东、河南与安徽等地的三月天气状况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