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政府对粮食价格调控的主要方法
发布时间:2010-11-26
政府要抑制价格上涨,既要严控外资进入,也要回收流动性。政府未来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价格的直接管制和干预;二是补贴,包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价格调控直接干预危害性比较大,商人囤积了商品,你不让他涨价,他就不卖,这样市场上的商品会更加紧缺,供求越紧张,价格越会上涨。政府间接地通过大企业稳定价格还是比较可行的。
至于补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要同时进行。建议对生产者实行差额补贴,设立一个目标价格,当市场价低于此价格时按照差额补贴,稳定价格。消费者方面,可实行食物券制度,在城市中可开设一些凭券购物的窗口,有券的人都去排队领食物,而一般富人懒得去排队,可以堵住一些漏洞。
从中央政府的调控来看,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是绝不允许的。政府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粮食储备系统,一旦粮价出现大的波动,就用粮食储备系统来平抑物价。同时,由于物价过快上升给中低收入家庭造成的损失,政府应该给予补偿,而不是硬性地打压价格,用老办法是不行的。
从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但国家主导了粮食供给与收购市场。目前,在政策保障和国家对粮食的实际控制力上,都处于历史最好状态。以小麦为例,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和种植面积均位列世界前列,库存粮食比较充裕,国储拍卖也保证了国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粮油产品的控制力。
未来3—5个月,农业扶持政策将进入季节性密集期,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号文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以及出台做大做强农业的政策等,这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