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麦2010年综合发展情况良好
为推动、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小麦生产在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支撑作用,全力促进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继续开展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从今年秋种开始,到2015年,继续在9个小麦主产市及所属主产县(市、区)开展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省小麦单产在2010年基础上再增加30公斤,达到370公斤/亩,在全国小麦主产区的单产位次进入前3名,步入全国小麦高产省的前列。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重大意义,以更加自觉的行动和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目标任务。
最近,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大幅度地上涨,受极端气候影响我国夏粮生产在连续六年丰收后首次减产,国内粮食价格也开始走高,从可预见的未来看,我国粮食供求偏紧的局面将是长期的。当前,我们正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胀预期有所增强,保持粮食丰收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实施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全力提升小麦单产和总产水平。
当前,种粮收入仍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大头,这种情况在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更为突出。可以说,粮食生产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是当前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最基本、最稳妥、最有效的手段。开展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就是要深度挖掘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使广大农民从小麦丰产丰收中获得更直接、更实惠、更优厚的经济回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安徽省农业在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源泉。在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依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不断完善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将直接促进小麦生产方式转变;依靠推行标准化生产,显著改善产品品质,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小麦生产基地,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原料保障,直接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因此,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落实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实施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治理低洼易涝区,着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保护性耕作和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推进淮北砂姜黑土和江淮丘陵岗地等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单产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攻关前的2005年增加84公斤/亩,增长32.8%。2007年以来,小麦单产连续四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6公斤/亩,位次由2005年的全国第9上升到全国第6。
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省小麦总产达到241.3亿斤,比2005年增加79.7亿斤,增长49.3%,小麦总产连续五年突破200亿斤大关,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
品质结构明显改善。 2010年,全省小麦优质率达到80%,比2005年提高了39.8个百分点。小麦品质的改善带动了小麦商品等级的逐年提高, 2006年至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二等以上(含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1%、53%、72%和82%。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010年,全省小麦亩净利润263.76元,比2005年增加151.11元,增长134%。小麦生产五年累计增加产值65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