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棉粕涨价与豆粕价格上涨的关系
7月份,受农产品上涨行情拉动,国内豆粕持续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因前期油厂遭遇持续亏损压力,下半年油厂通过加仓出货或压仓惜售等方式来力挺豆粕价格,以至于80%的豆粕都曾经被压库,一些大型豆油压榨厂甚至中断了长期协议价格。长期以来,棉粕的价格走势,正是直接受到豆粕价格牵引的。这意味强势的豆粕行情和预估远期更为乐观的行情研判,进一步增添了菜粕、棉粕市场涨价信心。
豆粕与棉粕之间存在替代性,是导致棉粕跟涨豆粕价格的主要原因。豆粕是饲料里面必须含有的成分,但菜粕、玉米粕、棉粕具有替代性。7月份,棉粕的供应面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籽棉棉籽以及棉粕通常需要进入9月下旬才能陆续上市,自2005年以来,由于棉粕部分替代豆粕的趋势相对明晰,因此即便是正常年份,进入三季度棉粕供应也会趋向紧俏,按理说,2010年的青黄不接,也属正常现象。2010年由于豆粕价格大幅走高,使得棉粕替代豆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直接恶化了棉粕的供应紧张趋势。
导致棉粕供不应求的另一重因素还在于棉粕压榨产能90%以上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由于产能集中度过高,外资一旦捂盘惜售,棉粕跟涨豆粕价格的力度就会显著加大。棉粕的主要用途是用来配制饲料,而棉粕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在饲料配比的量上具有上限,这决定棉粕的性价比永远赶不上豆粕。
饲料加工行业普遍存在这一情况,即当棉粕的价格过低,而豆粕的价格过高时,就会在不影响饲料含量的前提下,多用棉粕,以降低其单位饲料的成本;但当豆粕和棉粕价格比过低时,饲料厂等终端用户则会倾向于多用豆粕。但无论使用豆粕还是棉粕,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降低单位饲料成本,因此在成本相当以及用棉粕或豆粕可以达到相同蛋白含量的情况下豆粕并不会直接被棉粕替代。
但必须注意到,棉花以及棉粕却堪称农产品里面的“战斗机”——工业品。一方面,棉花作为农产品的一员,其价格走势除了自身基本面的影响外,宏观环境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原材料其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纺织行业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这意味工业经济指标对其价格影响力巨大。
而就棉粕看,无论棉花价格波动,还是豆粕价格波动,棉粕都会受到直接牵引。如果说粮棉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信号,那么市场主体抢购背后,则表明粮棉的稀缺性在增加。粮棉价格上涨的根源则在于,是前期宏观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带动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刺激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补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