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南地区棉花运行情况分析预测
山东菏泽和河南商丘两个主要产棉区市场运行情况和棉纺织生产、出口情况:
一.2009年度棉花市场运行情况
(一)面积、产量均大幅度下降
2009年度,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减少132万亩,减幅9.9%;单产76.7公斤,比上年减少1.4公斤,减幅1.8%;总产92.1万吨,比上年减少11.9万吨,减幅11.4%。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806万亩,比上年减少 102.7万亩,减幅11.3%;总产51.75万吨,比上年减少13.34万吨,减幅20.5%;单产64.2公斤。但据两省相关部门调查,实际种植面积远远低于上报面积。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棉农植棉收益减少,棉农种棉积极性降低。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去年9月上、中旬两省主产棉区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棉花生长。
(二)棉花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增加,棉农收益降低
自去年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一路攀升。山东省籽棉收购价从9月初2.8元/斤上涨到4.2元/斤,平均收购价3.7元/斤。标准级皮棉价格从年初15833元/吨上涨到近19000元/吨。河南省籽棉收购价从9月初的2.8元/斤上涨到3.75元/斤,最高达到4元/斤。标准级皮棉价格从最初的13000元/吨上涨到现在的18200元/吨,年度涨幅达40%。两省均反映在棉价大幅度上涨前,大部分棉农已将棉花卖出,棉价上涨并未给棉农带来相应好处。
在棉价大幅上涨的同时,植棉成本也有所增加,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带来收益的减少:在河南商丘走访棉农时了解到,种植棉花每亩纯收入不足200元。在菏泽,每亩纯收入仅为461元,远低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益。
(三)棉花资源紧缺,收购加工企业设备大量闲置,经营困难
由于棉花产量减少,出疆棉调运困难,两省棉花资源紧缺,供需缺口大。两省收购加工企业的经营形势不如上年:由于担心后市风险,企业不敢大量囤积棉花,只能随收购、随加工、随销售。效益好的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囤棉待涨的企业。
二.2010年棉花产销形势预测
(一)面积、产量“双降”
2010年度,山东省棉花播种面积1150万亩,比上年减少51万亩;总产8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 10万吨。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701万亩,比上年减少105万亩;总产45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6.75万吨。但据相关部门调查,实际种植面积远远低于 701万亩。2010年全省发放棉种补贴545.33万亩,按此推算棉花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总产约32万吨。
(二)未来棉价走向不明朗,棉农期望值高,企业收购风险加大
在山东省,受上年度棉花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预计新棉上市后籽棉收购价格在3.7元/斤以上,皮棉收购成本为16000-17000元/吨。河南省预计新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在4元/斤左右,皮棉收购成本为16500-17500元/吨。由于棉价和植棉成本的大幅上涨,棉农对新年度籽棉收购价格期望值提高,两省棉农普遍希望籽棉收购价在4元/斤以上,个别地区期望值达到5元/斤。棉农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之间价格分歧较大,新的棉花年度棉农会存在等待、观望情绪,惜售心理加剧,棉价增长预期很可能推动棉价实际上涨。
但从下游纺织行业看,由于受下游产品价格制约,棉花价格和棉纱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新棉上市后,若纱价继续下降,将导致棉价下降。
从期货市场看,郑州期货市场9月份结算价是18400元左右,11月份期货价格是17000元左右,表明棉价有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