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牛市行情行情周期有望出现
截至8月15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66%,前一周为66%,去年同期为66%。大豆开花率为97%,结荚率为84%。总体来看,美豆生长进度依然顺利,优良率维持在近8年历史同期高位,由此预计美豆单产水平也将维持在趋势单产水平之上。
7月后,中国频出洪灾报道,不过从历史数据看,中国似乎是“怕旱不怕涝”,在1998大洪水年份,中国的大豆单产水平依然没有受到影响。而中国国际大豆产业博览会也传来消息称今年国产豆将不会减产。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中将2010/2011年度美豆单产水平上调至44蒲/英亩的历史高点,美豆产量因此上调了240万吨,但同时也大幅上调了美豆需求,特别是新豆出口水平上调了近180万吨,美豆产量的增加完全被需求的增长所抵消。
此外,报告也上调了世界其他主要大豆消费国的需求水平。金融危机后,即使排除中国收储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对大豆的需求增长率都在重新上扬,使得巴西、阿根廷和中国2010/2011年度大豆期末库存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更关键的是世界大豆供需平衡拐点出现:2010/2011年度期末库存绝对值仍在增加,但期末库存消费比下滑。根据以往历史经验,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豆类品种已经进入牛市周期。
除基本面,7月后的上涨行情中,资金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国际市场,巴克莱资本数据显示,有管理的大宗商品资产(AUM)上半年增长146亿美元,至2920亿美元,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放缓。不过,2010年投资额可能创记录新高,特别是下半年,从行情走势看,做多资金的回报率明显高于上半年,有望吸引更多资金进入。
截至8月10日,CBOT大豆市场总持仓50.8769万手,创下金融危机后大豆市场持仓规模的最高纪录。具体的对指数基金来说,2010年以来,指数基金在大豆上的净多持仓规模一直在17万手上下徘徊,7月开始出现一波持续的增持行为。而截至8月10日,指数基金持有大豆净多单191074手,较上周增加3977手净多单,使得这波增持延续到了第5周。
国内市场,资金对农产品市场的青睐有目共睹。7月以来,无论是豆油、豆粕还是棕榈油、菜籽油,其持仓和成交规模均明显放大。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资金的流入均对行情产生了较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从历史走势看,大豆易在9月份出现季节性低点,主要在于天气市炒作结束后,市场缺乏炒作题材,且面临新豆上市预期的压力。而根据目前的生长进度、优良率和单产预估判断,天气市炒作已接近尾声,以往美豆出口行情一般要在新豆收割后,即10月后展开,在此之前大豆可能面临季节性调整压力。
USDA 8月供需报告公布后,世界大豆供需平衡拐点出现,大豆牛市周期正式启动。短期内,由于国储轮储政策预期,以及天气市炒作完毕后的季节性压力,大豆或有调整要求,但无法改变其牛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