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连云港打造进境粮食三大口岸

发布时间:2017-11-26

    近年来,连云港检验检疫局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优势,持续加强口岸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设施建设,新建10.5万吨粮食专用筒仓、首创具备检疫抽样功能的散粮全自动取制样设备、集全流程工作于一处的口岸进境粮食检验检疫中心、增加植株特征为种子鉴定补充的杂草检疫监测鉴定基地等,集中力量打造进境粮食特色、安全、便捷口岸,全面服务陆桥沿线进境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促进口岸粮食快速上量。

  打造特色口岸,提高桥头堡核心竞争力

  大豆等粮食是携带植物疫情最复杂的植物产品,由于其进境体量大、携带有害生物种类多、接运过程中易撒漏等,长期以来质检总局一直对粮食类产品实施最严格的检疫措施。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局的指导下,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立足港口自身优势条件,提前谋划,加大投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并顺利地成为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目前口岸共有6家进境粮食指定查验点,全省最多。针对口岸粮食筒仓仓容不足等问题,开发装车成本低、效率高、货损货差小、运输风险低等优势的专用火车进港运输粮食;在局领导的亲自主导下,利用口岸内河运输优势,开展进口粮食海河联运试点,支持口岸拓展集疏运功能,互补火车发运,提升口岸粮食业务整体竞争力;在码头一线新建10.5万吨粮食筒仓,使口岸粮食专用筒仓储存能力达到30万吨,解决了进口粮船经常滞期、货主大量流失的囧境。陆桥沿线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响应,口岸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形成了连云港口岸特有的进境粮食竞争优势。

  打造安全口岸,保障陆桥沿线生态安全

  随着口岸进境粮食逐年增长,防范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粮食检疫传入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如何快速、便捷地从批次多、体量大的进境粮食中找到种类繁多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及其载体样品,是有害生物检疫鉴定的首要前提,科学、易行的取制样系统是提高进境粮食疫情截获率的关键环节。目前口岸进境粮食的检疫样品的抽取、查找、分离还完全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现场查验人员必须反复上下每个船舱,分别从上中下三层进行人工抽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严重影响码头装卸效率和货物周转。而且,人工取样效率底下,主观随意成分多,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样影响检疫把关成效。连云港局从口岸进境粮食检疫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检疫样品自动化取制样需求分析,根据检疫样品与正常大豆货物在颗粒、比重大小及颜色方面存在差异的原理开展检疫取制样的自动化技术研究,在进境粮食筒仓装卸系统中,设计配置相应的筛选、风选、色选设备,构建进境粮食检疫自动化取制样系统。通过进境粮食检疫自动化取制样系统,自动抽取、查找、分离检疫样品,部分或全部替代目前进境粮食检疫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样品的抽取、查找、分离功能,减轻现场查验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提高检疫成效,填补检疫自动化取制样领域研究空白。目前项目已完成设计、安装,正在积极调试。该系统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植物疫情传入的风险,缓解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的检疫监管压力,有效保障陆桥沿线生态安全。

  打造便捷口岸,提速一带一路经济发展

  为保证进境粮食的质量安全,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口岸查验通关效率,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对进口粮食实行“5+2”工作制和24小时全天候预约检验检疫服务,符合检疫条件的进口粮食做到随到随检;二是经表层检疫合格后立即通过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平台与内地局联系沟通,告知进境粮食的现场检疫情况,建立口岸与陆桥沿线内地局联合监管体系。三是为进境粮食提供了“零等待”监管服务,在港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集粮食品质检验、有害生物鉴定、全天候视频监控监管于一体的进境粮食检验检疫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位于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泊位一线。检疫人员在进口粮船靠泊后第一时间到达货船上检疫,抽取的样品及时送到中心进行检验检疫,杂草鉴定有难度的直接在杂草检疫监测基地中种植,通过植株特征进行后续鉴定。以往进口粮食的全流程检验检疫时限至少一个多月,在粮食检疫中心建成后,15天左右就可完成全部工作流程,压缩了1/2。在当前全系统控制流程的大背景下,作为流程偏长的粮食检验检疫工作一直是压缩的难点。检验检疫中心的建成为进境粮食压缩流程时限和全局绩效考核作出较大贡献。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集中力量打造的进境粮食便捷口岸加快口岸进口粮食检验检疫流程时限,提高现场检疫人员服务意识、工作潜力,促进口岸粮食通关速度的提升,加速连云港粮食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最终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港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