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黄淮海地区玉米精量直播晚收技术

发布时间:2015-06-17

    我国黄淮海地区处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期,今年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的水分适宜,小麦长势好,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小麦将收获完成,玉米开播在即,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家董树亭建议如下:

  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黄淮海区或各省审定的耐密、抗倒、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夏玉米品种。

  精选种子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要求纯度≥98%、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3%。必须进行种衣剂包衣,种衣剂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8)。

  秸秆处理小麦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均匀率≥80%,漏切率≤1.5%。

  播种机选择选用单粒、精播玉米播种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播种期

  播期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尽早播种玉米,粗缩病连年发生的地块夏玉米适宜播期为6月10~15日,发病严重的地块在6月15日前后播种。播种时田间相对持水量以70%~75%为宜,若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后浇“蒙头水”。

  播种方式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厘米,播深3~5厘米。要求匀速播种,播种机行走速度控制5公里/小时,防止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以提高播种质量。

  种植密度一般生产大田,紧凑型玉米品种亩留苗4500~5000株,紧凑大穗型品种亩留苗3500~4000株。高产攻关田,紧凑耐密型玉米品种亩留苗5500~6500株,紧凑大穗型品种亩留苗5300~6000株。播种密度(粒/亩)=计划留苗密度(株/亩)/发芽率(%)/0.95。

  带施底肥采用带有施肥装置的播种机带施底肥,亩施氮肥3~4公斤、磷肥6~8公斤、钾肥12~13.5公斤和硫酸锌1.5公斤,或带施玉米专用肥、缓控释肥或复合肥等。底肥侧深施,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和烧苗。

  苗期

  除草结合中耕除草,在人工灭除基础上,做好化学防治。播后苗前,墒情好时每亩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等200~250毫升加50公斤水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于玉米幼苗3~5可见叶、杂草2~5叶期每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00毫升加50公斤水喷雾,也可在玉米7~8叶期每亩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克芜踪)150毫升水剂加水50公斤定向喷雾。

  防治病虫害加强粗缩病、灰飞虱、粘虫、蓟马、地老虎和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遇涝及时排水苗期如遇涝渍天气,要及时排水。疏通田间渠道等排水系统,保证玉米生长期间排水通畅。

  穗期

  拔出小弱株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及时拔除田间小、弱、病株。

  追施穗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亩追施氮肥16公斤左右。在距植株10厘米左右处利用耘耕施肥机开沟深施(深度10厘米左右)。

  防旱防涝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若遭遇渍涝,则及时排水。

  防治病虫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有效防控褐斑病和玉米螟等,普遍用药一次,可采用飞机喷雾或高地隙喷雾器防治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即“一防双减”。

  化控防倒密度较大、生长过旺、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在6~7展叶期喷施化控药剂预防倒伏。密度合理、生长正常的田块不宜进行化控。

  花粒期

  人工辅助授粉密切关注玉米授粉情况,遇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产攻关田可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也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以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补施花粒肥一般生产大田,花后15~20天亩增施氮肥3公斤左右,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高产攻关田亩施氮肥5公斤左右。可结合浇水或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

  注意防旱开花灌浆期大田玉米遇旱及时浇水,高产攻关田地皮见干浇水。

  收获期

  适期机械晚收成熟期收获,玉米成熟的标志为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基本消失。可在10月3~8日收获,在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尽量晚收,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要求大面积连片推进、整村整镇推进,农机农艺联合推进,农机手和农户一起行动,避免联合收割机过早下地。

  严禁焚烧秸秆严禁焚烧玉米秸秆,应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农民日报)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知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