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2010年5月油类价格行情分析总结

发布时间:2010-06-07

大 豆

    5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继续增加,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持续下降,港口分销价格随之下跌,由于豆油、 豆粕价格下降影响超过大豆成本下降,进口大豆压榨和加工收益由盈转亏。由于收储政策结束,本月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大幅下降,成交清淡,国产大豆压榨利润处于 微利状态,油厂采购积极性不高。本月大豆播种基本结束。

    一、宏观经济动荡,CBOT大豆期价回归基本面指引

    本月,受希腊罢工、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在此宏观面背景之下,前期投机资金推动的做多行情结束,CBOT 大豆主力合约期价回归基本面指引,震荡下跌。本月,美豆偏空的基本面进一步明朗,一是在良好天气支撑下,南美收割顺利步入尾声,2009/10 年度庞大产量的压力已经兑现,后期中国大豆的采购需求将由美国转向南美;二是受美豆产区良好天气支撑,2010/11 年度美豆的播种和出芽进度也好于往年,良好的生长态势和创纪录的播种面积,使得未来美豆供给大幅增加的预期更加明确。预计在宏观经济获得根本性改观之 前,6月CBOT大豆期价主要将受基本面指引,呈震荡筑底态势。

    本月,大商所大豆主力合约持续震荡下跌,一是受外盘下跌以及宏观经济动荡的影响;二是4月底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明确结束,国产大豆进入政策真空期,短期失 去了政策支撑;三是5月初黑龙江等主产区低温降雨导致春播普遍推后,部分计划种植早熟玉米品种的地块因此只能改种大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幅度可能比预 期小。6月国产大豆期价在外盘不稳和国内基本面偏空的影响下,继续震荡筑底的可能性较大。

    二、政策收储结束,国产大豆收购价大幅下跌

    本月大部分时间,东北主产区天气晴好,利于大豆播种,月底大豆播种已基本完成。临时收储政策到期后,主产区的国产大豆收购价大幅下跌,油厂收购价格较政策 结束前大幅下跌200-260元/吨,与进口大豆的价差进一步缩小。虽然春耕导致惜售情绪有所减弱,但农民无法接受如此大的价格落差,加之手中仅余 60-80万吨大豆,因此售粮积极性不高。本月,主产区豆粕和豆油价格相对其他地区坚挺,综合测算的国产大豆初榨利润为微幅正收益,东北油厂加工困境有所 改善,但加工积极性仍不高,在供需两不旺的背景下,购销清淡。在政策真空期,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格走势将趋同,价差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预计受进口大 豆到港成本及分销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6月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将维持疲软下跌态势。鉴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已经很小,因此下跌空间不大,同时供需两不旺 态势将持续。

    三、供给增加需求不振,豆粕期现货价震荡下跌

    本月,粕期现货价格均呈持续下跌走势。郑商所豆粕主力1009合约大幅下跌5.27%。沿海地区43%豆粕现货价格自4月底的3060元/吨下降至 2830元/吨,下跌230元/吨。豆粕价格跌跌不休主要受供给增加,需求不振的基本面影响。供给方面大幅增加,根据海关总署最新进出口数据,本年度前7 个月(2009年10月份至2010年4月份),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达到2542万吨,同比增加282万吨,增幅为12.5%。尤其是今年4月我国严格控 制阿根廷豆油进口影响后,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幅呈扩大趋势。据此估算的本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475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640万吨左右,换算 成豆粕的供给增量为508.8万吨。而需求方面则持续低迷,一是饲料养殖企业需求仍不旺盛,猪肉价格虽在今年4月两次冻猪肉中 央收储后持续回升,但由于玉米价格连续大幅上涨,5月猪粮比跌至5:1以下,离盈亏平衡的6:1差距越来越大,养殖户亏损加大。二是豆粕价格持续下跌,前 期采购多有亏损,中间商心态谨慎,对后市行情多不看好,库存保持较低水平,导致中间蓄水池环节需求有限。进出口方面,本年度豆粕出口大幅增加,但相比供给 增量而言仍偏少。在供给大幅增加,内需不振,出口增加有限的供需基本面下,预计6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将向下突破2800元/吨的支撑后震荡筑底,但在国家 冻猪肉收储等政策的支撑下,跌幅应有限。

    四、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分销价格持续下降,压榨利润由盈转亏

    本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仍大幅增长,到港成本和分销价格环比持续下降。尽管如此,但对大豆加工而言,由于豆油、豆粕价格下降影响超过大豆成本下降影响, 导致综合测算的进口大豆初榨利润仍较上月大幅下降,至本月下半月已为亏损状态。以港口分销价格核算的进口大豆加工收益也较上月下降并已处于亏损状态。初榨 和加工负收益将打击油厂定购进口大豆和进口分销大豆的积极性,影响7月之后的大豆进口量,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则进口大豆量同比大幅增长的势头将在7月之后 得到扭转。由于港口库存量保持在高位,加上5-7月份进口大豆预计到港量庞大,未来2-3个月国内进口大豆供给充足。鉴于港口进口大豆供大于求的现状且到 港成本环比下降,6月大豆港口分销价格将继续呈稳步下跌态势。

    五、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增,弥补豆油进口下降缺口

    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19.5万吨,环比增加18.6万吨,同比增加48.5万吨。今年1-4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合计为1523万吨,同比增 加137万吨,增幅9.9%。4月份我国到港的进口大豆平均CNF价格为439美元/吨,比3月份下降9美元/吨。根据船期预报,5月份进口大豆到港口量 为430万吨,继续同比大幅增加,且到港成本较4月下降80元/吨。中国6月可能进口580万吨至600万吨大豆,将创月度进口的历史最高水平,7月大豆 进口量预计在500万吨左右。对比近两年同期的进口数据可以发现,5-7月的月度进口量一般都仅仅维持在三四百万吨的水平。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一 是致使国内大豆供给基本面出现阶段性偏空;二是弥补了豆油进口量下降的缺口,保障国内豆油供给。

    综上所述,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稳,国内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结束的背景下,国内大豆期现货价格将重新回归基本面指引。随着国际大豆基本面利空逐渐明朗,6月份进 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在供应压力和成本下降的作用下将继续稳中有跌,跌幅在0-50元/吨。6月份主产区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将在5月份基础上继续下降,但下降空 间不大。长期来看,下半年中国收储政策的预期和全球经济复苏引发的通胀预期,都有可能引发大豆价格阶段性的反弹。

    食 用 油

    5月份,国际投机资金获利离场,国内外植物油期 价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国内主要品种植物油现货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豆油、棕油跌幅较大,菜油跌幅较小,菜油与豆油、棕油价差扩大。由于市场处 于传统的消费淡季,加之市场看淡后市场,本月国内植物油市场交易清淡。

    一、期盘打压需求清淡豆油价格见三个月低点

    本月,欧元区经济动荡,美元成为避险工具,大幅走强,美元指数创十三个月新高,受此影响,以原油为首的、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 跌,CBOT豆油主力合约价格与大商所大豆主力合约期价也随之出现大幅回落。受期价大幅下跌打压,及现货贸易商放缓采购、需求清淡影响,本月国内豆油现货 价格出现200-350元/吨的下跌。预计6月份,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有可能见年内低点。一是前期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较为丰厚,油厂开 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与此同时,需方采购谨慎,豆油交易持续清淡,目前油厂豆油库存量较大;二是目前和今后两个月是国内植物油消费淡季,且夏季植物油易 高温变质,贸易商普遍不会增加库存,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下降;三是虽然按目前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测算,油厂多处于负赢利,但以6月进口大豆集中 到港成本来测算,则油厂利润仍较丰厚,因此,预计后期油厂开工率仍将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目前油厂豆油已到胀库边缘,油厂有降价销售以减轻库存压力需求。因 此,在贸易商为中变、国庆双节备货之前,国内豆油现货市场仍有向下空间。

    二、国家连续第三年出台油菜籽临 时收储政策

    5月21,发改委等5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菜籽收购有关工作的通知》,17个产区菜籽临时收储价格3900元/吨,冬播油菜籽收购期为5月21 到10月底;春播油菜为9月1日到明年2月底。今年的菜籽临储政策与去年相比,保持了连贯性,也表明了国家以稳为主的指导方针。一是中储粮总公司继续进行 兜底收购,收储数量暂定500万吨;二是国家继续兼顾企业利益,受托的中央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厂,在指导价格范围内(3900-4200元/吨) 进行收购菜籽时,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200元/吨补贴。不过,今年的菜籽收储政策较去年也略有不同,一是收购期延长;二是所有纳入财政补贴的委托油脂企 业,不得安排菜籽国家临时收储任务,这样避免了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国家承担的可能。预计在政策收购期内,主产区菜籽收购价格将以稳为主,窄幅震荡,多在 3900-4200元/吨这一指导价范围内的中上区间运行。

    三、众多利多因素下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较坚挺

    目前国内植物油市场处于传统的消费淡季,以豆油为首的国内植物油市场基本面偏空,不过,虽然菜油和豆油、棕榈油价 差呈扩大趋势,不利于菜油消费,使菜油消费量在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下降,但今年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较为抗跌,中长期年看,至少有400-500 元/吨的上涨空间。一是今年菜籽临储收购价上调200元/吨,即使在菜粕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菜油现货价格重心也将上移550元/吨左右;二是本月国内豆粕 价格持续下跌,且从基本面来看,中期也看弱,从近五年的表现来看,国内菜粕和豆粕价格的关联性达到83%,豆粕价格下跌带动国内菜粕价格也明显下跌,由于 菜粕价格和菜油价格之间存在翘翘板效应,菜粕价格的下跌,将对菜油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挺价或抓住机会提高菜油价格的意愿较强;三是 由于本作物年度菜籽各生长阶段天气原因,及收获期主产区雨水较多,今年菜籽的产量和质量均下降,水杂含量上升而含油率下降,加之国家严格执行《进口油菜籽 实施紧急检疫措施》,估计今年新供菜油数量将同比大幅下降,如临储菜油不上市,国内菜油基本面偏紧。因此,虽然因植物油的可替代性,国内菜油价格难以一支 独秀,且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国内菜油价格不会持续单边上涨,但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将坚挺,且呈波浪运行底部抬高态势。

    四、棕榈油需求同比减少库存增加而价格下降

    往年五一过后,气温快速上升,棕榈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棕榈油价格也较坚挺。但今年5月,国内棕榈油需求情况与往年出现较大不同,除国内外油脂油料基本面 偏空,港口库存维持高位,棕榈油现货贸易商采购心态谨慎,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下降外这一因素外,今年影响棕油榈需求的情况有:一是今年气温较往年同期偏 低,致使棕油的勾捝需求同比下降;二是今年农村市场消费发生转变,以往送礼以方便面为主,而如今更加多元化,从而使今年方便面消费数量同比明显下降,也影 响了方便厂对棕油的需求。

    未来几个月,国内气温将进入一年中最高时期,从而有利于棕榈油勾捝需求,但在棕榈油港口高库存,及国内外期盘走势打压下,预计6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以弱势 震荡为主,继续探寻阶段性底部。

    五、进口方面此消彼长国内植物油总供给充足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硬脂)56万吨,与上月进口量持平,同比降低2万吨;本年度前7个月(2009年10月至 2010年4月)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合计为474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今年4月份我国进口豆油1.5万吨,比3月份减少3.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 少22.3万吨,本年度前7个月我国累计进口豆油79.9万吨,同比减少47.4万吨,降幅37.2%。今年4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含硬脂)53.2万 吨,比3月份减少2.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7万吨,本年度前7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363.0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增加57.5万吨,增幅 18.8%。今年4月进口菜油9.17万吨,今年1-4月累计进口菜油20万吨,增幅36.52%。

    由于我国对阿根廷豆油进口强化管理措施还在持续,预计未来几个月自阿根廷进口豆油数量继续处于较低水平。巴西和美国豆油价格较高,与我国国内价格形成倒 挂,我国厂商采购积极性不高,未来几个月豆油进口总量受到限制,本年度进口总量预计仅有14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09万吨。由于进口豆油数量减少,未来 几个月棕榈油进口量将会增加,本年度棕榈油进口总量预计为660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增幅7.8%。此外,进口大豆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基本弥补了进口 豆油数量减少带来的缺口,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

    综上所述, 6月份,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成本降低,需求同比下降,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继续减弱,在忽略投机资金的流向给期盘带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预计6月份国内主 要植物油品种价格将弱势震荡,探寻阶段性底部,这其中,菜油因成本原因表现较为坚挺。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基本面偏空的局面没有改变,关注国院宏观经济形势及 美元走势。

    附件一:

全国 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品 种

等 级

本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去年同期价格

本月比上月价±%

本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1961.25

1958.95

1844.00

0.12%

6.36%

 

早籼米

 

标一

2885.65

2891.11

2756.18

-0.18%

4.70%

 

晚籼米

 

标一

3099.22

3041.85

2918.84

1.89%

6.18%

 

 

 

标一

3780.00

3612.50

3290.00

4.64%

14.89%

 

 

 

1892.76

1805.61

1541.17

4.83%

22.81%

 

 

 

3753.08

3764.67

3471.11

-0.30%

8.12%

 

花生仁

 

6800.00

6900.00

5936.36

-1.44%

14.55%

 

花生油

 

一级

18700.00

19200.00

12000.00.

-0.72%

55.83%

 

菜籽油

 

一级

8576.67

8650.00

8100.00

-0.84%

5.88%

 

 

 

一级

8349.31

8376.00

7894.55

-0.31% 

5.76%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