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安徽:科技带动粮食再丰收

发布时间:2010-05-08

      今年安徽全省在地小麦面积有3550万亩。近期监测显示,主产区小麦一、二类苗达到88%以上,小麦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进入5月,田野上麦穗初成,正是小麦田管的关键时期。小麦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收获了,现在正在抽穗灌浆,田管很重要, 特别要注意防虫施肥。

       38岁的张国伦是石沛镇的种植大户,今年种了1200亩水稻、1000亩小麦。记者坐着他的皮卡车在田间小道奔走,路旁的水田里新插的秧苗泛着新 绿。张国伦略显兴奋地说,“今年的水稻全是优质稻,一亩地能产1200斤,订单都下好了,到时候就有人来收。”他又指着麦地说,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就能 打下今年的第一桶丰收粮了。

      与张国伦的2000多亩粮食相比,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圩西村的粮食生产大户刘世荣只能算“小户”。刘世荣已经69岁了,种了239亩地。这些地他已 经种了10多年,而且每年都是种水稻和小麦。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从秧田里上来,一身泥水。他说自己本来用不着下地了,“但种田习惯了,自己下地安 心。”在他家的空地上,有三四台拖拉机。刘世荣说,现在种地差不多都实现了机械化,“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干不了再请人。”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今年全省在地小麦面积有3550万亩,比上年扩大17万亩。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返青前麦苗偏小偏弱,所以开春后春管任 务繁重。为此安徽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各地全力以赴投入春季田管,确保今年小麦丰收。据近期监测,主产区小麦一、二类 苗达到88%以上,小麦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全椒县石沛镇大面积种植水稻,从4月1日开始就要进行土壤培肥,今年季节比往年晚了10天左右,所以到4月18日至20日才开始泡种。从泡种到育秧大致需要30天,5月中旬就可以插秧了。到5月中旬秧苗开始移栽,要求农户按照“宽行窄株、东西定向”栽培,科技的带动作用在这里更多地表现在把已有的实用方法落实好。

    在合肥市包河区,把科技推动落在实处同样成为春耕春管的重大主题。包河素有“合肥粮仓”之称,有水稻面积4.7万亩。从3月到5月,全区组织区农技 推广中心、畜牧水产站技术人员及各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共50多名,全面开展水稻种植科技下乡活动,要求“包村联户”到每个村,集中办班为农民免费传授农业 技术。同时,技术员要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新品种技术推广培训。

全椒县石沛镇镇长孙成龙告诉记者,他这些天除了督促各村准备水田插秧,还有一件忙事,就是核实农机补贴。“加快落实农机补贴是我们鼓励农民种粮的一 个抓手。”他说。石沛镇有耕地38000亩,其中水稻30000亩。为了解决劳力不足等问题,全椒县重点推广了机插秧等农机普及活动。孙成龙说, 石沛镇在县里补贴的基础上还要再补贴一部分。

    农机补贴提高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各项春耕春管措施的落实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全椒县农委主任关进文说,全椒县去年冬天小麦种植面积有 28万亩。春节刚过,县农委就组织72名农业技术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继续加强麦菜田间管理。节后不久全县就清沟沥水48万亩,小麦追施返青肥28 万亩,追施拔节肥26万亩。

      今年“五一”期间,安徽省农口干部职工们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劳动节”。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以及其他领导分别到定远县、颍上县、砀山 县、萧县等粮食产区展开调研,进行现场指导。此前,从4月23日起,安徽省农委下派了由干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30个技术指导组,赴30个小麦主产县,走进 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落实针对性田管措施,“五一”期间同样在田间度过。

       在淮北地区,目前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在江淮地区,由于清沟沥水到位,不少地方苗情不差于去年。张华建说,从目前情况看,全省尤其是淮北主产区小麦长势均衡、整齐,叶色正常,亩穗数明显高于上年,穗粒数与上年比呈持平略增趋势,有望夺取较好收成。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