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中国目前大豆压榨业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10-05-04

 我国大豆压榨需求量是自产量的3倍,庞大的采购量提振着全球大豆价格,也贡献着全球经济的复苏。

去年以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外资比重下降,国有企业异军突起,民企牢占三分天下。

然而,产能的过剩依然是行业现状,压榨国产大豆油企依然困惑重重;限制产能,转换发展思路或许会为行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大豆需求贡献全球经济

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对世界大豆的需求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

我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可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 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并且这样的需求数字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 补。

2009/2010年度(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国大豆产量1450万吨,预计压榨需求量450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压榨量保守估计约 600万吨,进口大豆需求约3900万吨。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从美国采购2000万吨大豆,其中已完成装船1300万吨。其余部分将主要从南美(主要 是巴西、阿根廷两国)市场完成进口。

因此,全球大豆市场就有了需求看中国的说法。我国的强劲需求已成为影响国际大豆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大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表现最坚强的期货品 种之一。

油厂分布特色鲜明

大型油厂多沿海分布从“中国版图上的大豆压榨企业”的图示中,可以看到我国大豆压榨油厂的分布。由于近3900万吨的进口大豆多通过海运方式运输,因 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型油厂都建在沿海港口码头设施完备的城市。

国产豆与进口豆分界鲜明压榨国产大豆的油厂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因为1500万吨的国产大豆约一半产自那里。黑龙江是国产大豆压榨最集中的地 区,当地油厂以中小型为主,不过产能1000吨/日的油厂也逐步增多,而100吨/日的油厂日渐淘汰。

据统计,黑龙江日压榨量100吨以上的油厂达87家,日产能累计可达5.4万吨。

因受沿海地区油厂冲击及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产能利用率很差,且竞争残酷,产品主要在本省及周边省份消化。

这也是我们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国产大豆油的原因。

国有企业大举并购

2009年大豆加工企业中,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国有企业大举收购民营企业,尤其以中纺集团为代表,国有企业在大豆压榨领域中的比重大幅提升。

2009年外资大豆进口量份额下降

据中国饲料在线网统计,2009年益海集团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为20%,中粮集团为10%,嘉吉集团为9%,九三(沿海油厂进口)为8%,来宝、 中纺均为5%,邦吉、青岛渤海均为4%,北京汇福为3%,路易达孚为2%,其他油厂合计为30%。与2007年相比,外资进口量份额由44%降至40%, 而国有企业由18%提升至23%。

三大国有企业扩张战略各有特色

九三集团沿海油厂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2007、2008年九三集团进口大豆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4%,而2009年已提升至8%。绝对数量也是如 此,2008年九三集团进口大豆量约139万吨,而2009年增至335万吨左右。九三集团在沿海地区有三家油厂,日加工产能累计约15000吨,一年按 300天正常生产计算,年加工量45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74%,远远高于全国平均产能利用率。

中粮集团发展全产业链,进口量保持稳定。2007~2009年,中粮集团大豆进口量每年都保持在420~440万吨,但是此间中粮集团所占比重从 14%降至10%。在很多油厂扩建或收购的时候,中粮集团做起了全产业链,近三年来,仅黄海进行了扩建。

2009年中纺集团大举收购民营企业,收购了沈阳金石、大连连王、福建金石、四川金石、湛江华农、湛江富虹,新收购的油厂与原有的在华东、广东的油 厂,日产能已累计达到2万吨。此前市场还曾传言中纺可能还会在山东日照港建厂。故中纺集团由大豆代理进口型成功蜕变成加工型,这也是国有企业比重大幅提高 的原因所在。

我国大豆压榨产业正在形成外资企业40%、国有企业23%、民营企业37%的格局,大豆加工企业的弱势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 发展壮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趋形成。

产能过剩仍是行业特征

经过2004年的洗礼,又经过2008年的集中改扩建过程,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整体规模水平已大幅提高,3000吨/日以上的油厂已占54%。

我国虽然完成了技术换代,加工能力各方面水平显著提高,但产能过剩也成为了行业不可避免的事实。

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油厂大豆压榨总产能达279250吨/日,其中黑龙江地区5320吨/日,沿海地区22.6万吨/日。若年压榨时间按300天计 算,沿海地区就可压榨大豆6780万吨,而去年我国压榨大豆4200万吨,这些大豆全部交由沿海地区油厂压榨,沿海油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仅61.9%。产能 过剩问题,已得到国家上层的注意,并且出台了相关限制政策。大豆压榨产能的过剩,也意味着企业在压榨行业中的布局结束。企业都想提升自身竞争力,集团式的 优势不言而喻,但在搏击市场的时候,应该站在我国整个油脂油料的大舞台来布局。我国的大豆压榨产业已基本成熟,市场空间变小,而油菜籽、棉籽、葵花籽压榨 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市场空间较大。

压榨国产大豆油企困惑重重

压榨国产大豆的油厂大都在夹逢中生存。2008年国家的收储政策,使压榨国产大豆的油厂范围大大缩小。2007年以前,辽宁、北京、秦皇岛、山东内陆 部分地区均会在国产大豆上市之后大量加工国产大豆,到了2008年压榨国产大豆的油厂只剩下黑龙江、内蒙古及吉林部分地区,2009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 列支持东北油厂补贴收购大豆的政策,但相对进口大豆的低廉价格仍优势不足,因此国产大豆的压榨仍集中在黑龙江、吉林。

2008年秋,国家首次进行了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且收购量占了总产量的一半。守着产区的黑龙江油厂也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大范围停机停产。当地的油 厂纷纷寻找出路,甚至还曾出现过黑龙江油厂进口大豆的事件,最终因各种原因在大连地区代理加工完成压榨。

2009年秋,国家政策不仅继续保护农民的利益,还考虑了国产大豆压榨厂的利益,给予补贴收购加工。尽管现在原料充足了,但部分企业为争夺产品的市场份 额,大打价格战,不惜早早地吞噬掉还没有拿到手的补贴。在今年1月初国际大豆市场这轮大跌行情中,产品的竞争优势消失,油厂再次大范围停机。

面对这样的困惑,黑龙江地区的油厂或许真应该换个发展思路。发展大豆的深加工,或应在豆粕、豆油的非转基因身份上大下文章。

展望2010年在中纺收购完众多油厂之后,国有企业大豆进口量的比重仍会进一步提升,集团优势与竞争力继续提升,加再上一批优秀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 行业布局已近完美。但若产能继续膨胀,最终伤害的还是大豆压榨企业自己。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知识

相关资讯

下一条:大豆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