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大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八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0-04-01

      2009年以来,大庆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 响,保障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逆势增长,取得可喜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八大特点:

      一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粮食产量喜获丰收。2009年对大庆市农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大庆市农业经历了春旱、夏涝、低温、秋旱等一系列 自然灾害的影响,仍然喜获丰收,说明大庆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逐渐增强。2009年全市粮食产量394.1万吨,同比增长17.1%,再创历史新 高。其中玉米产量为310.6万吨,同比增长27.9%,大豆产量为8.7万吨,同比增长15.1%,水稻 产量为48.1万吨。粮食生产的丰收,在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同时,为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创建百亿斤粮食产能奠定了基础。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近年来,大庆市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都打抗旱机电井,现在抗旱保收田面积达到了 56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4.7%。2009年全市新建玉米膜下滴灌50万亩、旱田喷灌53万亩,新建棚室3000栋,全市棚室总数达2.5万 栋。全市建设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70个,园区试验、示范面积达40.3万亩。农业生产的发展,引来了黑龙江鹰狮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杜蒙县万川禽业加工有 限公司等龙头企业。2009年,全市龙头企业共新上项目23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7个,呈现了数量多、投资大、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市级 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落实产业化生产基地400万亩,带动基地农户达到25万户。可以说,大庆市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14.41 -0.62%]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是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迅速。2009年大庆市投资3700万元组建了37个农机合作社,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225个。通过 采取市、县区财政投资、农户自筹等多元化投入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全市农机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大庆 市有80马力以上状态完好的拖拉机2800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79台,水稻插秧机2376台,水稻收获机379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01万千 瓦,80%的农田具备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农机作业的能力。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有效地提高了大庆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还增加了农民的种地收入。农机合作社推动了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的不断 扩大,把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土地得到了大规模的集约经营,一部分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从别的农户手里承包来大量的土地,统一种 植、统一订单,而且清一色的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另一部分把土地转包出去的农民,这边拿着租金,那边出外打工,挣到了土地之外更多的钱。

      四是畜牧业半壁江山地位稳固,安全优质牧业基地稳步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大庆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0.3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0.4%, 畜牧业半壁江山地位继续稳固。虽然遭受了生猪价格下滑,生猪养殖效益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截止2009年年底,大庆市大牲畜 存栏68.4万头,同比增长9.5%,其中奶牛存栏43.0万头,同比增长16.7%,生猪存栏120.1万头,同比增长17.4%,羊存栏100.0万 头,同比增长6.2%,家禽存栏1400.8万头,同比增长11.5%,主要畜禽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出栏情况看,生猪出栏165.0万头,同比增 长15.7%,肉牛出栏21.9万头,同比增长11.9%,羊出栏80.2万头,同比增长9.6%,家禽出栏3303.0万头,同比增长22.5%。肉类 产量达到25.5万吨,同比增长17.2%,禽蛋产量6.9万吨,同比增长7.8%,奶类产量132.7万吨,同比增长16.9%。截止2009年年底, 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190个、养殖大户7500个,比上年分别增长11.8%、 15.4%,表明大庆市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越来越多,安全优质牧业基地稳步发展,提升了畜产品质量,推进了集约化经营,提高 了标准化养殖的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特色养殖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农村经济重要增长点。近几年大庆市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肇源皮革工业园区的带动下,大庆市狐狸和貉子的养 殖更是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出栏狐狸65.1万只,出栏貉子64.8万只,年底狐狸存栏24.2万只,增长26.7%,貉子存栏30.0万只,增长 56.3%。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特色养殖业产值达到6.2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7.4%,拉动畜牧业增长3.2个百分点。

       六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消费市场火爆。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2.8元,同比增长18.8%,增幅高出全省11.6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拉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2009年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8.7亿元,同比增长27.9%。从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家电情况 看,拥有彩色电视机103.0台,同比增长3.7%,电冰箱36.7台,同比增长14.6%,空调机17.3台,同比增长52.9%,移动电话89.7 部,同比增长26.3%,家用计算机6台,同比增长50.0%。

      七是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又有了新的成效,全年共改造泥草房4.2万户、14.8万农民住上新 居,新建农村道路500公里、饮水安全工程252处、户用沼气1万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6处,整体绿化村屯455个,造林21.4万亩。农村自来水入户率 和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到67%、64%。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新建扩建14所寄宿制学校、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5个农家书屋。提高新农合标准,筹款 总额、参合率等五项指标全省最高。在全省率先构建“五位一体”农村综合救助体系,提高低保标准和救助标准,发放保障金4513万元、救助金2116万元,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是支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十足。近几年全国上下对“三农”发展的认识高度一致,支农政策不断强化,支农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基础得到不 断加强。中央明确指出,扩内需、保增长,最大潜力在农村。2009年,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支农资金超过5亿元,累计发放家电补 贴资金1286万元,发放货车(含微型货车)补贴资金2209万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 度,预计2010年农业农村发展会更强劲。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