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国内燃料乙醇概念对玉米提振作用
2010年3月31日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制定了发展新能源的具体计划,拟提升燃料乙醇的产能。此举对生物能源概念品种无疑将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特别是作为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的玉米,有望从中受益。
不过考虑到国家以粮食安全为优先的战略方针,注定了生物能源概念对国内粮食市场的提振作用将有限。
第一,生物能源的使用和国家战略密不可分,相比较清洁能源的开发,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同样看重。早在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随后在2007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审批和扩建,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进行了停建处理。并且国家还有将深加工用粮规模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内的硬性规定。
第二,尽管我国玉米的生产和消费长期供过于求,较充裕的粮食剩余库存为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一定条件。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玉米消费量的显著提升,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形势逐渐向平衡状态过度。数据显示,08/09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为1.52亿吨,09/10年度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59亿吨,比上一年度增长4.4%,期末结转库存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初至今,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就呈现出节节上升的趋势,但是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还是很大,这就体现出国内在目前状况下对玉米的大量需求。
第三,我国开发生物能源的粮食替代品种数量较多,使用非粮作物生产生物能源也是国家的长期战略,目前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外,木薯、甘薯、作物秸秆等经济作物和粮食副产品都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能源,其替代作用将被逐渐强化,预计将使生物能源概念对主粮作物的提振效果减轻。
另外,当前国内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较高,加工企业多以陈粮加工为主。如大规模使用市场商品粮,在国家给予补贴的情况下,加工企业的利润恐怕也难以保证。因此,在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国内显著提高燃料乙醇产量还面临现实困难,2010年把玉米价格的提振寄望于燃料乙醇无十足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