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去年山西省吕梁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19.77万亩

发布时间:2010-03-08

玉米,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战略资源和农村基础增收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老百姓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玉米生产依据其充裕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开发潜质和强劲的比较优势,成为全市粮食产业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

    市场影响催生争地新格局

    受市场影响,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且由于玉米生产投入少、易管理、产量高、用途广,玉米种植更受到广大农民青睐。

    播种面积继续扩增。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在上世纪末一直徘徊在几十万亩, 2000年初,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仅为79.68万亩; 到2001年突破100万亩;再到2008年突破2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一路攀升,2009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19.77万亩,与2000年相差140.09万亩。

    争地格局愈加明显。2000年初,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比为14.92%,2001年占比突破20%,2004年占比突破30%, 2009年占比更是达到41%。而09年薯类占比减至11.96%,油料占比减至11.49%,蔬菜占比减至2.54%,瓜类占比减至0.36%。

    良种推广助攀总产新高峰

    近年来,我市各级部门大力开展玉米新品种推广,到目前,全市玉米优种使用率达到100%,主推品种达到20多个,是全省种植品种较多的地区之一。

    2000年初,全市玉米总产仅为17.65万吨,2002年总产突破30万吨,2007年突破50万吨,2009年底,全市玉米作物总产再创新高,达到60.71万吨。占全市粮食作物总产比重也由2000年的32%提高到2009年的67.9%。尤其是在今年夏粮减产33.8%的情况下,玉米以占全市41%的面积拿回占全市68%的粮食产量,雄居全市粮食作物首位,在稳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自然因素制约产业长足发展

    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和病虫害等对玉米的生产有极大的影响。从08年10月到09年5月,我市大部分地方雨水奇缺,旱情十分严重,导致全市玉米下种普遍推迟。

    灌溉条件缺乏。在全市国土面积中,山区占77.8%,丘陵占14%。大部分耕地无灌溉条件,只能依赖自然降雨,而且近年来水利灌溉设施损毁严重,许多水地已经失去了灌溉的条件,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巨大障碍。

    土壤情况危急。我市地处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土壤养分损失,耕地肥力下降,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65%以上。

    效益基础引领发展广阔前景

    玉米作为高产粮食作物,投入不大,且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一是亩产高,平均亩产比小麦高170斤多,比谷子高380斤多,比马铃薯高340多。二是效益好,按现在农民出售平均价算,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的亩收益分别为480元、95元、260元等,玉米效益最好。

    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发展较快,增势强劲,牛、猪、羊、鸡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光生猪出栏数09年就有100万头,而舍饲圈养的推广,规模养殖的扩大,封山禁牧等措施的实施,对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业发展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农村经济的稳健长远发展,吕梁市还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玉米产业上做大文章,做好文章,稳定持续推进全市农业生产。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