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旱灾连连 白银市9万亩冬小麦将减产
记者从甘肃省白银市抗旱防汛指挥部获悉,白银市在连续遭受7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去冬今春以来,辖区内各地降水普遍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困难。面对严重旱情,当地政府和群众齐心协力,积极采取措施,抗旱救灾,开展生产自救,力争使旱灾损失降至最小。
受旱严重 9万亩冬小麦减产已成定局
气象资料显示,去年白银年降水量在123.4-262.8毫米之间,与历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少3.3成,致使旱作耕地土壤墒情差,部分水窖蓄水不足。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各地降水偏少,基本无有效降水,形成了冬春连旱。3月2日的一场雨,尽管辖区内的会宁县最大降水量达到7.9毫米,但其他县区几无降水,这场雨带来的结果是,只能增加气候湿度,无法缓解旱情。
该市境内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而来自该市抗旱防汛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近期由于黄河上游干旱,来水较历年同期偏少达到2成左右。
截止2月底,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0.3亿立方米,与多年同期相比减少50%左右。由于干旱,地下水位降低,有11座水库干涸。此外,210眼机电井出水严重不足,这些受旱机井遍布白银三县一区,包括会宁县的64眼,靖远县的54眼,景泰县的52眼,平川区的40眼。
降水偏少,储水不足,而日常依赖的过境黄河水又大大减少,致使该市旱情异常严峻。市内的9万亩冬小麦,主要分布在会宁东南部的丁家沟、中川、新添堡、候家川、党家岘、太平店、翟家所、老君坡、杨崖集、平头川等10个乡镇,因受旱严重,将影响返青并减产已成定局。
人畜饮水困难
来自该市抗旱防汛部门于3月1日进行的有关调查统计显示,该市已有10.83万人、10.73万头大小牲畜不同程度缺水,4万人严重缺水,涉及到会宁县中北部17个乡镇的3.1万人,靖远县北部4个乡镇的0.37万人,景泰县6个乡镇的0.31万人,平川区4个乡镇的0.22万人。据了解,全市因干旱导致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缺粮人口达到35.09万人。
全民抗旱攻坚
面对持续发展的严峻旱情,该市在春节前已根据去冬今春以来旱情发展趋势,及早对市内25个万亩灌区进行春检春修,不断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努力使旱区群众在大旱之年有饮水保障。安排资金,加大小水工程维修力度,解决部分小水工程运行困难问题,扩大抗旱水源。
据悉,目前各级水利部门已组织人员,深入干旱乡村巡回检查,对灾区群众生活情况及缺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灾情,确定受旱范围、旱灾程度、缺水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对水文、气象信息、河流来水、水库蓄水、水窖蓄水、耕地墒情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积极组织群众就近取用井泉水,采取亲邻相帮、调济余缺、节约用水等有效措施共度难关。对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特困优抚对象和因病的缺粮、缺钱、缺水、缺劳动力的“四缺户”,寄宿学校和医院,民政部门核实灾情,纳入政府救济范围,保证了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
而抗旱水源短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隐患重重,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等现实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该市抗旱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