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春市将实现人工增雨和防雹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0-02-08
“长春市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和“县域防雹网二期工程”将于5月中旬完成建设,在大田作物苗期投入使用,实现人工增雨和防雹全覆盖,为我市增产30亿斤商品粮工程提供气象保障。这是记者从4日召开的全市气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今年,气象部门将围绕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整体提升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通信和效果评估能力,力争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善“干旱实时动态监测评估系统”,推进农用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对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加快“长春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趋利避害气象服务体系,改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农事期、精准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条件预报服务和粮食产量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还将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中小尺度强降水天气预报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温度、大风等气象要素预报准确率。此外,我市还将建设雪灾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推进土壤水分自动观测,开展风能、太阳能综合利用观测业务项目试点。
市委副书记李树国在会上指出,过去的一年,气象部门超前、准确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组织实施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为“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准确的气象服务,在保春耕、抗伏旱、防雹减灾和应对冬季严寒雪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此,市政府给予市气象局集体嘉奖一次。他强调,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人工气象影响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