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腾飞

发布时间:2009-12-23

龙头企业上规模 精深加工增效益
 

  龙头企业上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

  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腾飞

  今年以来,我省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各类龙头企业已达5034个,企业实力快速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带动农业效益大幅提高,为应对危机保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个是燕麦,号称纤维之冠……”12月22日,燕之坊公司副总经理刘自乐指着一袋袋打包好的粗粮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为即将开幕的第十届上海农交会挑选的展品。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设400余家直营门店,产品已打入十多家大型超市。本来不起眼的粗粮,经过深加工和精心包装,打开了大市场,提升了附加值,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的巨大魅力。

  和燕之坊一样,今年我省将有300多家企业到上海滩赶“大集”,这其中大多是重点龙头企业,卫食园的风味腊肉、洽洽瓜子、庆发柳编、詹氏山核桃等1500多种名特优新精农产品将集中亮相。“此外,我省还精心推出了269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涉及粮棉油、畜牧水产等六大类,总投资335亿元。”省农委产业化处负责人说。同样,在刚结束不久的合肥农交会和长春中国国际农展上,我省分别收获158亿元和2100万元大单,这些都直接反映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龙头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为不易。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各类龙头企业已达5034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33个,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达320家,超10亿元的达24家。龙头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省1222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10800种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额256亿元。全省农产品加工实现销售产值1708.1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出口交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13.7%。

  更让人欣喜的是产业化经营层次不断提高。过去农业产业化经营产销松散连接,以初加工为主,农产品“卖难”的呼声此起彼伏。而现在大力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相连并向精深加工延伸,土特产价格贵了几倍不说,还供不应求。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1761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增加值548.2亿元,同比增长23.3%。

  现在,产业化经营正由散状经营向集群园区聚集,全省已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76个,聚集龙头企业855个,年加工产值89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45%。全省在沪苏浙地区注册农产品贸易公司、设立农产品直销窗口达876个,年销售额340.8亿元。

  强筋健骨的安徽农业,对外开放也迈出更大步伐,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开放格局。近年来,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安徽农业市场。目前,沪苏浙地区在我省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和经营户达1645个,已有166.5亿元资金注入“希望的田野”。(史力)

 
 
 
编辑: 顾盼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