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决定玉米价格 农民补贴政府承担
由于今年东北产区不再收储,玉米价格的决定交给市场,而对农民的补贴仍当由政府承担,以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
报经国务院批准,8月上旬,中央财政拨付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300多亿元。其中,内蒙古66.25亿元、辽宁45.77亿元、吉林72.63亿元、黑龙江115.72亿元。
第一批补贴资金到位后,农民种植玉米平均可以得到生产者补贴约150元/亩。与此同时,种植玉米的农民在得到补贴后,可以随行就市地出售玉米,各购销主体也可以根据供需变化自由入市,预计新产玉米市场将呈现购销主体多元化和作物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东北三省一区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发放补贴,种植玉米的农民、贸易商和需求企业均对此比较关注。其中,农民更关注发放的补贴能否补足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收益损失,贸易商和需求企业更关注农民得到补贴后售粮心理的变化以及新产玉米价格是否会因此而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东北产区并没有太多的仓容来收储新产玉米,且各市场主体对新产玉米上市后的价格走向没有底,在新产玉米上市初期,估计积极入市并大量收购的主体不多。加上临储托底收购的退出,市场将经历一个心态调整和价格重新估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玉米价格的波动将放大,购销活动会表现得比较谨慎。
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粮食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农作物,在粮食领域,玉米的产业链又是最长的那一个,其价格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将是空前的。
市场定价,意味着价格制定机制不同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认识到任何一种商品价格都不可能永远上涨或者永远下跌,要学会适应市场的波动,并从波动中把握机会。
市场购销主体普遍认为,农民会降价出售玉米,由于补贴额度较大,农民出售新产玉米的积极性将提高,价格预期也将下滑,心理价位在1400—1450元/吨,同时不排除新产玉米上市价格最低下行至1350元/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