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措稳定粮食市场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但伴随产量猛涨而来的除了丰收的喜悦,还有价格下跌以及库存难等令人头疼的问题。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今年再获丰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要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会议确定的稳粮增收措施十分及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切身利益。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可能实现"十二连丰",但库存压力大、粮价走低已成为"丰收的烦恼"。如果不及时出台稳粮增收的措施,随着秋粮的大范围入市,种粮农民可能面临"卖粮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心理,可以想象,随着大量秋粮的入市,卖粮难现象或有所抬头。
针对这一问题,会议明确指出,抓好秋粮收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在建粮库和维修改造进度,按需追加跨省移库计划,加大北粮南运,抓紧出台鼓励加工企业入市购粮政策,严查“打白条”、压级压价,防止“卖粮难”。
会议还指出,要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会议提出小麦、稻谷等口粮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启动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根据改革方案,如果农民卖棉花和大豆低于此前确定的目标价格,则由国家对其进行补贴。专家认为,以目标价格制度为方向,改革原有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有望最终解决当前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种种难题。
在价格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人士公开表示,国家的粮食价格相对低迷,而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库存高涨,国家调低了收购价格,从而导致粮食价格疲软。业内分析师指出,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对于稳定粮价以及仓储扩容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常务会还传出消息,接下来国家还将聚焦消化现有库存,将符合条件的临储玉米划转为国家一次性储备。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重点向主产区倾斜,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仅如此,我国还会推动南方挂坡地退耕还林,推进休耕及玉米与大豆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促进种植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