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超级稻有望成为河南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5-08-31

 
    提起河南粮食,小麦玉米作物首当其冲,“全国每四个馒头就有一个是河南的”,河南小麦高产领军人、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这个比喻十分生动。

    历年来,河南粮食也往往把小麦、玉米夏秋两季作物作为粮食产量统计的主要指标。

    作为河南最高农业学府的河南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领域的雄厚实力有目共睹,百余年来助推河南粮食生产实现了三大跨越,为河南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

    进入21世纪,河南农业大学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方面厚积薄发,取得了4项国家科技大奖的骄人成绩,并且拿到了河南高校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拥有了唯一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13年跻身国家“2011计划”,成为建国以来河南高等教育的里程碑。

    但是,河南农业大学并没有忽视对水稻的研究。

    早在1999年,河南农业大学赵全志教授便在信阳地区开展了水稻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为之后在超级杂交稻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13年以来,随着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河南农业大学开始着力实现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协同发展,在确保小麦、玉米优势作物研究的同时,将超级杂交稻研究纳入了新的战略目标。

    这也便有了聘请袁隆平担任水稻首席科学家,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一系列举措,水稻研究迅速崛起,为助推河南粮食总产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点。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光山建设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101个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78.9公斤,亩增产63.1公斤,全年共增产稻谷89.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49.2亿元。

    河南水稻种植面积达900万亩,按照上述标准亦可增加产量5.6亿公斤,而若以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标准计算,每年增加效益将以十亿计。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