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小麦倒伏 专家提出补救技术意见
5月6日晚,许昌市出现雷电、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局部伴有短时冰雹,部分地区伴有8级以上大风,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倒伏,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造成了不利影响。灾害发生后,许昌市立即组织人员对灾情进行调查,组织专家进行会商,提出补救技术意见。
经初步统计,许昌市小麦倒伏面积32.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8%。其中:禹州市倒伏面积为3.6万亩,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高产小麦产区,山冈区最轻;长葛市倒伏面积为7.8万亩,主要分布在古桥、南席、石象、大周、董村等乡镇;许昌县倒伏面积为7.2万亩,主要分布在小召、陈曹、五女店、张潘、蒋李集等乡镇,其中陈曹冰雹受灾1万亩;鄢陵县倒伏面积为9.6万亩,主要分布在马栏、南坞、陶城、张桥、只乐、望田等乡镇;襄城县倒伏面积为4.2万亩,主要分布在颍阳、双庙、范湖、汾陈、十里铺等乡镇。
针对倒伏情况,专家提出如下建议和补救措施:一是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麦。目前许昌市小麦正处于灌浆初期,穗小头轻,植株摇摆弹性范围大,当小麦倒伏后,其茎秆就由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使倒伏的小麦抬起头来并转向直立,还能保持两片功能叶进行光合作用,反之若人工扶直,则易损伤茎秆和根系,应让其自然恢复生长,这样可将减产损失降至最低。二是及时进行叶面喷肥。倒伏后小麦植株抗逆力降低,应及时进行叶面喷肥进行营养补充,这样可以起到小麦增强植株抗逆力、延长灌浆时间、稳定小麦粒重的作用。一般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三是加强病害的防治。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体内输导组织不畅通,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阻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由于今年许昌市小麦群体较大,加之雨后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极易造成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因此要在天气转晴后,及时喷洒多菌灵、三唑酮等杀菌剂加以预防。(河南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