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就玉米进口配额制度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两会上就玉米进口配额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他认为在国家粮食进出口政策框架内保证市场公平的基本原则,应减少流通型商贸企业的分配额度,向直接使用玉米原料的饲料、养殖企业倾斜,并且以各饲料和养殖企业(尤其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实际产量和对玉米的需求决定配额分配的比例。不再根据企业的国有或民营属性来分配进口玉米配额。
他同时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直接对各集团化大型饲料企业分配进口配额。集团化大型企业进口配额内玉米可由集团统一安排进口、报关、检验等,在保证所取得的配额全部用于自行加工使用的前提下,允许在集团体系内各企业间调剂使用,提高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以及使用效率。
刘永好在建议中表示,我国目前的玉米进口贸易实行配额制。自2004年以来,每年进口玉米配额的发放量基本稳定在720万吨,配额的60%分配给国有企业。国内饲料生产企业有上万家,99%为民营企业,其玉米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却只能分配到40%的进口配额,如果需要更多的玉米进口配额,只能从拥有配额的国企手中购买。以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为例,2013年饲料生产量1600万吨,加工玉米1000万吨,占全国饲用玉米消费量的9%,但拿到的进口配额仅26万吨,占配额总量的3.6%。
另一方面,我国国产玉米由于烘干、收储设施不完善,导致毒素经常超标,不能满足饲料企业优质猪饲料与优质种禽饲料的生产需要,而进口玉米的品质(尤其毒素指标基本是国内千分之一以内)优于国产玉米,适合生产高品质的猪饲料(尤其高档小猪饲料),从而间接提高下游肉食品行业的产品品质,有利于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当前实施的玉米进口配额分配方式有失公允,在近几年饲料原料成本大幅上涨、饲料企业利润连年下滑、整个行业利润不足2%的情况下,容易推高饲料生产企业的成本,加剧饲料行业困境,并将最终传导致肉、蛋、奶等食品消费价格,影响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