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浙江旱粮成稳粮增收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4-12-02

  这两年,浙江省积极探索粮经结合新模式,实现了粮经双丰收。黄国洋介绍,通过引导农民创新农作制度,鼓励水旱轮作、旱地间作套种、林下套种等新型农作制度,增加旱粮播种面积,提高旱粮生产效益。目前,浙江省已经探索出10多种旱粮高效栽培模式。

  旱粮效益的提升,为浙江省守住粮食生产红线分担了部分压力。在粮食安全日益被提及的今天,坚持口粮基本自给,浙江省粮食生产提出了三条“红线”——保持300亿斤生产能力、160亿斤生产总量和55亿斤储备,从2008年以来,浙江省粮食总产已连续6年低于160亿斤。

  要守住粮食总产“红线”任务越来越艰巨。黄国洋介绍,以前因种粮效益较低,浙江省的粮食总产连年下降,不过今年得益于旱粮效益的提升,旱粮播种面积增加,浙江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自2010年以来,再次拥有1900万亩。

  这也说明了在扩大旱粮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挖掘市场方面,“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从去年底开始,浙江省陆续出台加快发展旱粮生产措施,实施旱粮种植直补政策,在执行中央和省级大小麦生产扶持政策基础上,省财政对经认定的连片100亩以上旱粮生产基地种植者,按种植面积给予每亩125元的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种植者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

  给力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海盐县年丰家庭农场主王钰去年冬天种植了300多亩小麦,“自从省政府出台小麦订单收购并实行订单奖励政策后,我特地季节性流转了300多亩冬闲田种小麦。”王钰说。

  据了解,通过旱粮高产优质基地建设,浙江省将初步形成浙中、浙南、浙西三个旱粮产业带。(浙江日报 节选)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