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流感逼迫养殖行业整体升级
新年刚开始,浙江、广东等地就连续报告多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国家卫计委预测,可能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散发病例。
这对正在逐步恢复的家禽业又是一重打击。自从去年3月H7N9流感疫情发生后,家禽业销量和价格均大幅下降,据中国畜牧协会调查,2013年上半年,养殖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行业的低迷,本就有产能过剩、养殖成本增加的原因,禽流感则成了最后的导火索。
目前,禽类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大多数禽业公司都是在亏损经营,有些老板甚至借高利贷来维持。因为一旦公司倒闭,农民的利益也会受损。目前,要么借钱,要么减产。
为了应对H7N9流感的冲击,农业部曾经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但金额及范围有限。中央财政补贴是6亿元,对于全行业亏损600亿元的数额来说,作用有限。即使在养殖环节,补贴也主要面向祖代鸡,每只祖代鸡可获得50元补贴,但是一只祖代鸡的成本要600元。
现在家禽业特别是黄羽肉鸡养殖业处于绝境的边缘。现在企业都是在扛着,扛不住就会死得很惨,就算扛过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能真正恢复。
尽管调整家禽业产能过剩非常必要,但以禽流感这种方式来倒逼市场的自我调整未免有些极端。消费者的恐慌心理需要重视,其中,不当的称呼以及宣传是直接因素。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肯定是哪种动物传播给人的,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至少从目前来看,养禽场还没有检出H7N9流感病毒。
自去年4月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三家国际组织,建议使用“H7N9流感”或“H7N9病毒”的名称。但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1月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成立,全国50多家龙头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参会,联盟本质上就是为了保障行业的利益,共同抵御风险。
原本预期今年五六月份市场会恢复正常,但看目前态势,只要排除不当宣传的影响,七八月份之前可能会正常。但是整个行业估计需要等2~3年时间才能够恢复到H7N9暴发前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流感重创禽业的事件发生多次,以及近年来一系列“速成鸡”、“药残鸡”等事件,足以说明家禽业的脆弱。
H7N9应该可以说,仅仅是使养殖企业陷入困境的导火索。从长远来看,需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这是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