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大豆棉花收储改革 可能扩展至其他主粮

发布时间:2013-12-30

   日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向“价补分离”转变,组织开展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上述表态意味着,中国执行了近十年的农产品托市收储政策将迎来历史性转折。

  近年来,收储政策被批评违背市场化运作原则,拉高农产品价格,让下游加工企业叫苦不迭;数百亿元甚至更多的收储资金由于缺乏监管,为部分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大豆、棉花收储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使农产品大量进口,政府最想保护的国内农业,受到的冲击并未减少。

  似乎有些巧合,在楼继伟做出农产品收储改革的表态后,中储粮即宣布大幅“瘦身”的动作。

  公开消息显示,中储粮目前已完成370家法人库点一体化整合,取消法人分库99家,450家整体接管库全部并入总公司大账。2015年,中储粮法人库点控制在350个以内。也就是说,明后两年,中储粮继续削减20家法人库点。

  在中储粮体系,中储粮总公司是一级法人,而各地直属库是另一级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也是中储粮经营的主要业务单元。2009年,中储粮全国拥有338家直属库,而到2013年12月下旬,中储粮的法人库点已增加至370家,增加32家;如果算上来自于地方粮食局系统的整体接管库,增加的库点数字将更为庞大。

  即将展开的大豆等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如果成功,后续进一步扩展到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中储粮将不再需要庞大的库点。

  所谓的目标价格补贴,是政府部门根据种植成本等要素制定农产品目标价格,如果当年农产品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相关部门将按照差额补贴给农民。

  农民拿到差额补贴,以市场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市场上的买家,而不是卖给国库,这样政府部门不需要承担农产品的收购和存储费用,而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也不会产生进入国库后造成市场供应缺口的问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