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食用油市场难言垄断 大豆产能严重过剩

发布时间:2013-12-09

  200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随着相关产业政策实施,外资企业就未能再新批产能,而国企、民企则在同期大规模扩充产能。

   益海嘉里方面提供的数据称,截至目前,全国压榨产能1.3亿吨/年,外企总产能3740万吨/年,占比30%。

   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前十名中,母公司为新加坡企业的益海嘉里占到13.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第二到第五名都是中国企业,其中,中粮集团占比8.6%;九三集团占比7.0%;中纺集团占比6.4%;渤海集团占比6.2%。

  另有报告称,在我国的大豆压榨总产能中,外资企业(含港澳台资企业)所占比重从未超出50%。其最高峰是在2009年,当时全国总压榨能力为19.83万吨/日,其中国企8.5万吨/日,占42.9%;民企1.96万吨/日,占9.9%,外企9.37万吨,占47.2%。

  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大约有20个,分别隶属于10家左右的企业集团。这些品牌都具有覆盖一个或几个省的区域影响力,例如九三品牌在东北地区、汇福在京津和冀北地区,都有一定影响力。此外古船在北京、红蜻蜓在重庆、盛洲在福建、海狮在上海、鹰唛在广东,都有较大影响力。

  而真正能称为一线品牌、具备全国性影响力的,也就三四个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但是它们的总销量占到市场总量的1/3以上。它们是市场的主力。

  由于中国大豆压榨过剩一半以上,食用油生产和销售的利润率已经低至个位数。不少大企业生财之道已经不局限于大豆加工,利用大豆大宗农产品的属性,撬动大量的金融资源,进行财务运作,获得的衍生收益与大豆加工相比甚至不相上下。

  近年来在食用油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品牌有山东的西王、长寿花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力推的金鼎。益海嘉里集团旗下各品牌总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40%左右,在不同的年份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上下浮动,但变化很微小。其他品牌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增量,像玉米油市场,山东的西王和中粮的福临门品牌市场份额甚至做得比金龙鱼还好。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