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菜油事件:违规企业取消收储资格
10月28日,中储粮披露,2家委托收储企业利用进口转基因菜油冒充托市收购菜油,但是未公布企业具体名单。10月29日,有媒体从湖北省粮食局了解到,湖北被调查出违规的企业为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当地粮食局对中纺农业处罚15万元,取消2013年委托收储资格,并收回委托收购资金。
中储粮表示:目前,国家粮食局、财政部驻各省专员办在牵头调查,中储粮在配合,现在还在核实企业的具体问题,相关企业名单需要由官方来公布,中储粮公布不合适。而对于如果出现直属企业人员与相关企业串通作假,中储粮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次检查暴露出的问题,也让实行了4年多的托市收购政策亟待调整。
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以上,二者价差2400多元,该企业掺入994吨进口菜籽油,至少可赚238.56万元价差。
据了解,中纺农业2013年获得的委托收储菜籽量为1.8万吨,2012年的收储量在2万吨左右。
粮油行业人士则称,托市收购过程中出现种种作假问题,说明目前政策实施和执行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政策执行企业道德操守存在问题,目前的法律对其威慑不大;二是收储体制存在漏洞,垄断,封闭,不公平,造成了极大的寻租空间。
现在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重塑国内油脂行业保护机制。
事实上,油菜籽托市收购不仅没补贴国内农民,导致国内油菜籽产业下滑,反而补贴了国外的农场主。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2009年油菜籽产量1366万吨、2010年度产量1308万吨、2011年度产量1250万吨、2012-2013年度1250万吨。
而同期,中国进口菜籽和菜油的主要地区加拿大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近4年,加拿大菜籽种植面积分别为1500多万公顷、1600万公顷、1700多万公顷和近2000万公顷。近三年,加拿大菜籽价格上涨了40%,而国内只上涨不到20%。
中国粮油协会一负责人表示:目前多个部门都在讨论研究如何调整,但是调整涉及多方面,比较难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如果改成直补,按照面积补贴,可能会发生虚报面积;如果按照产量补贴,可能会存在虚报产量等问题。(摘自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