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洋大米”想方设法抢占市场
记者连日来走访深圳大米市场获悉,目前深圳市场上的进口大米不再是高端泰国米“一枝独秀”,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低端大米亦渐成气候,“洋大米”正从高端和低端领域“合力”冲击国产大米的主要消费地位。
“洋大米”突入深圳食品加工领域
目前深圳市场可供市民选择的大米全面丰富、种类颇多,除了产地特色明显,在价位上也形成了低端、中端和高端等路线,定位清晰分明。
与“土大米”全线通杀的情况不同,“洋大米”在深圳市场上的定位非常有趣,形成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多年来一直居于高端,价位最高、口感最好的泰国大米,另一类则是近年来纯粹以低价杀入的来自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地的低端大米。
对于泰国米,深圳市场早已熟悉并已培养出一批忠实爱好者。但在深圳众多的超市和菜市场中,市民却少见甚至从未见过标明产地为越南或者巴基斯坦的大米。那么这些进口大米都到哪去了呢?
在深圳经营粮油批发生意多年的刘兴生告诉记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进口的大米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大米,在深圳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象是以广东、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南方早稻,以及一些面临换季轮换的国产大米。
实际上,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最早进入深圳市场时,也曾在批发市场做推广,但限于这些大米的口感偏硬,在流通领域一直难以找到突破口。但很快,这些进口低端大米就找准了方向:用于食品加工。据悉,这些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在食品加工领域,大多用做酒、味精、高端饲料等。
低端“洋米”低价走俏
据了解,越南大米和巴基斯坦大米都是2006年开始进入深圳市场,最开始量少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但如今说起这些进口大米,在福田农批市场经营大米批发生意的林老板却直呼:“不得了。”
林老板告诉记者,以越南大米为代表的这些进口大米,在去年和今年表现得特别活跃,市场份额也逐步在增长。林老板直言,这些进口大米最大的优势在于极低的价格。据悉,这些低端进口大米大多价位在1.4元/斤至1.8元/斤之间,极少有高于2元/斤的;而深圳市场上同等水准和品质的国产大米价位一般都在2元/斤以上。
这样的一个价差优势,不仅让深圳本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心动,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都进口这些大米进行原粮加工。
据有关专家介绍,越南大米和泰国大米在生长期上具有互补性。
大米加工企业稼贾福负责人周耀森也认为,目前大多食品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看中这些进口大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价格便宜,能够降低成本。他表示,近两年原粮价格高涨,企业收购成本不断增加,大米加工利润偏低,为了生存,一些大米企业会少量进口越南等低价大米,按照20%的比例掺兑在大米里面销售。但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记者了解到,越南大米虽然不被家庭消费者接受,但这种大米水分偏干出饭量却较大,加上价格偏低,一直备受龙岗、宝安、东莞等片区的餐饮企业和食堂青睐。
国产米业创新保市场
其实,业内都知道,深圳是我国进口大米消费的主力市场,曾经一度占据全国高端进口大米年销量的两成以上。像泰国米进入深圳市场已有20年,主要满足于特定的消费人群,每年都有不断增长之势,但一时间也难以撼动国产大米在深圳市场的主要消费地位。
在目前深圳市场每年的大米消费结构中,零售市场约占30%的份额,其余70%大多销往企业、饭堂等需求量集中的场所。可以说,大米作为一个极其传统的行业,目前的流通渠道主要还是通过粮油批发市场。而目前的批发市场则主要以经营东北大米为主,大部分的国产大米借此流通到了酒楼、工厂和学校等非零售单位。福田农批粮油区的陆经理就表示,以进口泰国米为例,其价位比一般的国产米贵出50%以上,因此销量并不大,占总体批发量的比重还不足20%。
随着以越南大米为代表的这股新势力崛起,使进口大米在深圳市场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定位,反而给国产大米带来更大的冲击。
深圳粮食集团米业分公司副总经理王靖认为,除了消费结构和流通渠道的原因,近年来,“土大米”自身的不断创新也在有效抵御洋大米的冲击。在大米的高、中、低全线市场,“土大米”近年来都不断有新品种推出,不少高端品种无论口感和营养,都不逊于市场上的“洋大米”。因此,目前来看,国产大米在深圳市场上的龙头地位还是难以撼动。(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