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种低含水量玉米 有望籽粒直收
8月30日,山东禹城新农耕“迪卡517”籽粒直收现场观摩会,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新玉米被吐出堆起了小山。机械摘穗、剥皮、脱粒,玉米从田间到铺满粮仓只需几分钟。今后,农民如种上这种低含水量的品种,晾晒的时间将显著缩短。
据了解,目前在山东,玉米“籽粒直收”还没有实现。大部分农户都是将玉米收回家晾晒,半个月左右才能晾干进行脱粒。
山东省农技推广站研究员柴兰高表示:“玉米能否在地里直接脱粒,主要看种子。要达到机收直接脱粒的效果,玉米含水量得降到20%左右。一般的玉米成熟时含水量30%以上,直接脱粒的话玉米粒容易被打烂,损失率偏高。”
为降低玉米品种含水量,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综合试验站,联合中种迪卡有限公司进行了玉米新品种试验。试验站工程师王春晶指着身后差别明显的两块玉米地说:“这两边的玉米是在同一天种植,新品种玉米籽粒已经成熟,普通玉米还在生长期,含水量高一直是困扰‘籽粒直收’的一个难题。这次试验的玉米新品种后期脱水较快,成熟时含水量在25%左右,大大缩短了玉米从收获到入库的时间。整个植株成熟后不折倒,籽粒呈锥形易脱粒,适合机收。”
含水量多少决定了是否能够实现籽粒直收,亩产多少则决定能否大面积推广。现在的玉米种植以高产为目的,适合直接脱粒的玉米品种如果产量不高,农民也不会种,普通大田亩产在900斤左右,迪卡517亩产1500多斤,属于高产品种。
柴兰高说:“将来的玉米品种趋向于脱水快、生育期短的新品种,现在有很多种植大户,他们需要的是机械化的农业。从种植到收获,‘籽粒直收’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来凤乡张焕村种植大户刘文萍说:“原来玉米都得找个地方晒上十天半个月才能脱粒,现在直接收的就是粒,省事多了,产量还高,以后要种我肯定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