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江西:粮食丰收 加工企业却陷困境

发布时间:2013-09-03

   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的相关人士介绍,2013年江西省早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亩产和总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通过田间实割实测推算:全省早稻单位面积产量394.9公斤,比去年增加11公斤,增长2.9%;早稻总产为828万吨(165.6亿斤),比去年增加27.8万吨(5.56亿斤),增长3.5%。

  对农民来说,丰产是为了卖个好价钱。目前,江西省农民卖粮的渠道主要是“国有+民营”的形式。

  然而,今年江西省不少地方却出现了粮食收储点农民“排队卖粮”的现象,不少粮食收储点的工作人员甚至要通宵达旦地忙碌,为此库存高企。据悉,目前全省两批国家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共有956个。

今年粮食经济人的早稻收购价为1.20元/斤,收储点的价格为1.32元/斤,比去年提高了0.12元/斤。这0.12元/斤的差价可以多卖不少钱,农户宁愿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将粮食送往收储库点。

  以江西省会南昌为例,目前,南昌市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3.65亿公斤,入库数量之大为近10年罕见,与前3年同期收购量的总和持平。

  农民卖粮的积极性高,加之卖粮的时间较为集中,这样一来粮食收购库点的承载力立马受到了考验,仓容紧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中晚稻的仓容紧张问题会更加突出。”


  目前,江西省稻谷已基本实现了以卖原粮为主到加工销售品牌大米的重大转变。但是“稻强米弱”现状让江西省大米抵抗市场影响的能力依旧较弱。

  广东、福建、浙江、广西、贵州等地一直是江西省大米的主销区。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西省中晚籼稻上市后的市场价格低迷,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地的低端进口米打进国内市场,迅速地冲击了江西省大米的外销脚步。

  实际上,进口米并不是以质量取胜,而是以微弱的价格差打垮了国内的市场。

  受到大米市场持续低迷的冲击,不少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在今年早稻的收购中打起了“退堂鼓”,其中不少小型企业甚至是关门歇业。

  仅南昌县的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就有200多家,以中小型加工企业为主,目前多以减产来维持运营。而另外一个种粮大县新建县原有的百余家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关闭了七八成。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