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九三集团: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大旗难扛

发布时间:2013-08-12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旗下的“九三”牌油脂企业,一直坚持省内五个厂加工非转基因大豆。作为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扛大旗者,该集团经营部副经理鞠伟坦言:“扛大旗者不敢当,我们实在是有点儿扛不动了。”
  
  进入“九三”工作的第十年,鞠伟依然清楚地记得最初进厂时的红火场面,那是“九三”最辉煌的时期。“那时,进厂的送粮车基本上是一辆接着一辆,厂子的打产率是100%,日加工大豆六七千吨,年加工210万吨。而且我们下到农村去,地里全都是绿油油的豆苗。”
  
  而如今的局面是,加工非转基因大豆这块“蛋糕”非但难以做大做强,“九三”甚至“严重吃不饱”,五家厂子“分食”一年60万吨的大豆,以此来“摊薄”固定成本的损耗,平均一年仅开工3至4个月。
  
  “九三”曾采取过一些自救方法,但却备受竞争对手打压,引起过不小的争议。面对质疑,鞠伟的回应显得颇为悲壮,“无论如何,我们得先活着,作为一个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死了还谈什么意义?拿什么扛旗?!”用鞠伟的话说,“九三”设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但却在资本市场的冲击下,一度很受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要死死地守住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这片"净土",这是一种责任,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就这么没了!”
  
  为了活下去,“九三”投资了数亿元,建立了大豆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磷脂、大豆异黄酮、维E等,同时延长产业链,向餐桌靠拢,生产豆腐、豆奶、豆浆粉,并扩展经营范围,经营玉米、水稻杂粮等。
  
  “这几年大豆与玉米每亩的效益比是1:3.5,农民不愿意种豆,从前黑龙江遍地是大豆苗,现在都被成片的玉米挤占了”。鞠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豆源,调动起农民种植积极性,从2010年开始,“九三”率先实行“延期点价”,与农户签订大豆收购合同。每年新豆收获时,省去存储环节,豆农可直接将大豆从地头拉进厂里,在国储收购结束之前的几个月里,企业每天根据大豆现、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向豆农报价,豆农觉得哪天价格合适,可以随时提出结算。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能保证企业有豆,二者实现双赢。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十分赞同这种“延期点价”的模式,他也提出了一个想法:国储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收购大豆,轮储方式已经从定向放售转为“拍卖模式”,那么,步子能否迈的更大一些?王小语认为国储调控机制需要与时俱进,“在我看来,"延期点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此一来,大豆加工企业可以随要随取,调控更加科学,也更市场化。”
  
  尽管“九三”做了很多努力,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国产大豆的颓势。“我们算过一笔账,进口转基因大豆周转速度快,在生产过程中融资容易、便利,再加上收储费用、运费等算下来,使用一吨进口豆要比使用一吨国产豆节约成本260元,这让国产大豆在价格上始终处于劣势。”鞠伟称,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国产大豆在成本上的价差,似乎成了挡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鸿沟,“现在国家拿钱补贴豆农,补贴国储,但却未将大豆加工企业纳入补贴对象,而恰恰只有企业才让大豆真正"流动"起来,只有豆活起来了,豆农才有种豆积极性,整个大豆市场才能跟着活起来。”
  
  如今,九三和省内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一样,一边坚守,一边寄希望于政策能带来“一线曙光”。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企业动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