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进口增加成本上涨 国内稻谷行情受挤压

发布时间:2013-06-05

    去年以来,湖北大米主销的广东和福建等地米市,涌入大量进口米。来自越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的大米占据了这些地方约40%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的价格更加低廉。

   低廉的进口稻谷,导致国产稻谷价格下跌,稻谷滞销在家。湖北以及邻近的江西、安徽等省部分农民也遭遇到粮价下跌、卖粮难的问题,这是近年中国大力鼓励粮食生产后鲜见的情况。

   越南米的价格算上运费及关税等各种费用,市场上仅卖到1.60元左右一斤,口感好一点的巴基斯坦大米也仅卖到1.70元一斤,相比于本地大米1.90-2.00元的价格,具有“不可抵挡”的价格优势。

   本地米不再像往年一样被当地市场的经销商抢购屯货。

   去年饱受争议的进口大米,对于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虽然进口总量对中国自产总量来说几乎“微不足道”,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可能还将加剧。

   除了对南方稻米消费市场有冲击,在湖北等产区市场也出现影响。湖北省农业厅介绍,当地部分产粮大县的粮市上,进口米也开始增多,价格普遍比本地米低3毛左右。一些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将进口大米掺兑到本地米中,以降低自己的成本。

   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企业的良性发展,反过来大米加工企业受进口米冲击可能逐渐迎来一个洗牌过程。一些不良资质和市场承受力小的企业可能在进口米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市场,而一些坚持品牌和质量,以及资金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更能承受进口米的冲击。

   在2013年粮食“十连增”的市场预期下,稻谷价格可能仍然低位徘徊。遭受种植成本高和销售价格低“两头挤”的农民日子可能仍不好过。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