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猪价仍处“寒冬” 或可调整结构迎回暖

发布时间:2013-05-01

   对于养殖户来说,从去年开始的猪价下跌“寒冬”还未结束;但对整个生猪产业来说,现在却是有实力的企业调整结构、赶在猪价回暖时盈利的最佳时机。

  有业内人士认为:生猪产业高度市场化,近几年受散户退出、疫病等影响,‘猪周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4%,我国与近十个国家签有猪肉进口协议,每月仍有一定量的“洋猪肉”进入国内市场。较便宜的“洋猪肉”对国产猪肉带来一定的冲击。

  春节后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消费量往往会下滑;而3月份的“黄浦江抛猪”事件,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心,使得猪肉消费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发布的冻肉收储消息对市场已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在猪价低谷时以保本价收购生猪,猪价高时抛出,从而稳定市场,保持生猪产业的核心生产力;同时,政府将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市场对消费猪肉的信心。

  这段时间,也是养殖者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机。这一轮依然会有大量散户退出;而在能繁母猪占比过高的情况下,淘汰部分生产能力不佳的母猪,引入产仔率高的良种母猪,并通过综合措施节本增效,优化生猪生产结构,也为猪价回暖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养殖者应根据全国性监测和预警信息,作中长期的综合理性判断,不能仅根据市场行情涨跌而“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提高经营化水平,多抱团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亏损。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